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争吵》教学设计3篇


《争吵》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课时布置: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指读课题,正音“吵”是翘舌音,“争”翘舌音、后鼻音。
   2、质疑。(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3、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身读书,讨论解决)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不要丢字、添字。把课文读通读顺。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借机巡视辅导。
  三、指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请八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
   2、纠正字形“哼”、“御”,正音“肘”是翘舌音,“竟”是后鼻音。
  四、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谁和谁争吵”(“我”和克莱谛)板书:“我”、克莱谛
   2、“为什么争吵”。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指名回答(克莱谛把我本子弄脏,我报仇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板书:弄脏本子
  五、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通过读书,自身学习了生字、弄清楚了“谁和谁争吵”和“为什么争吵”两个问题,下节课我们继续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2、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解决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2、出示问题:“怎样争吵”。
   3、学生自读1—4自然段。
   4、指导朗读描写怎样争吵的句子。
    ① 讨论,当克莱谛弄脏我本子后,我为什么报仇他,弄脏他的本子?(心里嫉妒)
    ②理解“嫉妒”一词。
    ③指导朗读描写克莱谛生气的句子。
   5、解决“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的句子。
    ①学生自读5—8自然段。
    ②讨论争吵后我的表示。
     a.“我觉得……多好!”
     b.练读(读出后悔的语气)
     c.指读
    ③“我记起……怎么也说不出来”。练读、指读(读出矛盾的心里)
    ④克莱谛有怎样的表示?(克莱谛……悲痛)
    ⑤从这段话中,你觉得克莱谛会想些什么?
    ⑥指寻朗读第7自然段两人的对话。
    ⑦这时“我”却在想些什么?(只是想到防御)
   6、解决“争吵的结果”。
    ①自读9—13自然段
    ②请提问的同学回答(重归于好)板书:重归于好
    ③指读9—13自然段
    ④理解“举起尺子”含义
    ⑤分角色朗读
   7、解决“争吵这件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
    ①自读14自然段
    ②讨论: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
   8、请学生把懂得的道理对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争吵》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和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和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他人比自身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终究”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仇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示出悲痛,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和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仇,“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供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示“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身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仇,“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供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仇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假如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仇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示,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供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仇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仇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示有哪些?
    (“好”的表示有:帮家长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和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仇,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痛。”“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身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痛。”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痛”?“悲痛”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他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痛”,这“悲痛”是流露出一种出其不意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仇,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示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身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示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身错了,他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其不意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示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示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示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示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示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示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示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其不意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和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身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原本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身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供认自身的错误,求得他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和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他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考虑·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身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身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起评议。
  (二)听写“考虑·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测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方法协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身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局部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局部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局部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局部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示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示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文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身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手足无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胜利!”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安排片段练习。
《争吵》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生字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和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三课时
  公开课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和不理解的词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二)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j0)妒(d))”的“嫉”不要读成“j@”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他人比自身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儿”。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u”,不要读成“d&”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2i”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1i)着我”、“挨(1i)家挨(1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终究”的“竟”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三)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近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仇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示出悲痛,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和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仇,“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供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示“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身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习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仇,“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供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四)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仇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假如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仇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示,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示,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供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1.“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仇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仇了他,才吵架的。)
   2.“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示有哪些?
    (“好”的表示有:帮家长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和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3.“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4.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仇,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5.“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痛。”“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身座位上,只能瞟。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瞟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6.“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痛。”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痛”?“悲痛”表示什么?
    (看来平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他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痛”,这“悲痛”是流露出一种出其不意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仇,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示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悔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身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平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示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身错了,他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其不意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示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示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示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示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示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示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示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其不意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和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身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原本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身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供认自身的错误,求得他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望“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和时的、深刻的。)
  (三)小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他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考虑·练习”第4题中的词语。
  (二)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三)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身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身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三、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起评议。
  (二)听写“考虑·练习”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再练习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缝开了。“我”猜测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范句:
    缘故——
     ①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方法协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习。
     ②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身与同学之间友爱的事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身感受最深的局部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习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局部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局部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局部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近“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示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近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示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习这样的写法。
     列举片段范文供大家参考。
     ……
     我望着对门窗台上那盆平顶凤仙,花红叶绿的,真喜人,它是张童种的。再看看自身窗台上的这盆,又瘦又长,叶子不绿,花儿还没开一朵。都是清明节后一块儿种的,那花也偏心眼,在他那儿就长得水灵。我跟妈妈说:“开学就要评‘园艺能手’奖了,张童准能评上。”妈妈说:“你就取取经,问问他是怎么侍弄得那么好。”
    “哼,我才不呢,显得我多熊!”我说着朝对门努努嘴儿。
    第二天清晨,窗外一阵窸窣声音,我推开窗子,啊,只见张童蹲在窗下收拾我那盆平顶凤仙呢。
    “张童!”我手足无措地叫了一声,跑出去,不好意思地蹲下来。他抬起头看了我一眼,脑门上渗出了汗珠,关切地说:“你这花儿缺肥,可水浇得倒挺多。”说着,用小铲把盆土翻了翻,从塑料袋里抓了一把花肥,撒到周边。又拿起剪子“喀嚓喀嚓”把老长的枝叶剪掉一半,浇了点儿水,胸有成竹地说:“过一个星期看,你会满意的。”
    “谢谢你!”我不好意思,“我好好培养,要是比你的那盆强呢?”
    “那园艺能手就是你了。”张童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儿。“不过,记着,浇水要间干间湿,肥料要少施勤施。好,祝你胜利!”说罢,把塑料袋扔到我怀里,拍拍手上的土,又眯着笑眼,径直朝对门走去。
    ……
    质疑问难后,安排片段练习。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