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课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写童话故事》磨课经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指导课《写童话故事》磨课经历



重庆市沙坪坝区滨江小学校 陈慕阳



  说到磨课,我想每一个经历过的老师,都有或多或少的共同的感受。我想,我是属于那种“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类型。提起这次的磨课历程,似乎印象不深,但既然是象“伤疤”那样让人难忘,便是轻轻一触,那曾经的感觉就又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在想,为什么大家把这个备课的过程叫做磨课呢?对照自己的经历,我愿意把这个“磨”的过程理解为“研磨”“琢磨”“打磨”。嗯,应该还有──“折磨”,呵呵。

  这堂课本是为了参加四月份的重庆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而准备的。寒假刚过,便开始“愁”起来。因为是习作教学,首先愁的便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将各年级的教材摆在一起,先后选了“自我介绍”“写一个敬佩的人”“想象作文”等,但又都被自己──否定。要知道这每一次选择可都是在反复思考之后所做的决定,而选择之后又都经过一番琢磨进行了教学的设计。要否定一个方案,必然意味着之前所做的工作基本等于白做,而且又要重新经历这样一个选择、设计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很让人感到沮丧的过程。而这种沮丧的感觉还总是伴着着急,因为离比赛的时间越来越近了。终于,在三个星期后,我才和指导老师一起选定了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为这次赛课的教学内容。接下来,便进入了那个“研磨”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写童话故事。刚选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脑子里满是主意,满是新鲜的想法,可坐到电脑前想要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才发现,那些主意,那些想法还真是经不起推敲。但时间紧迫,不可能再重新选择了。一旦确定了教材内容,接下来便只有努力完成。因此,我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学习、了解与童话相关的任何知识。那个阅读、学习的过程,我把它称为“恶补”的过程。是的,每一次备课或磨课,我都会有这样一个“恶补”知识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大量地搜集、学习、消化相关知识。曾经知道的,不知道的知识,都在那段时间里一起聚集到了脑子里。而我所说的“研磨”便是建立在大量的知识储备基础之上的。“恶补”之后,便象牛儿“反刍”那样,时不时地将那些知识拿出来细细地、慢慢地咀嚼,将它们磨得细一点,再细一点,而当这些知识、资料被细化以后,便更容易通过比较、筛选发现那些能为我所用,能为这次教学所用的东西。而那些通过“研磨”更清晰地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会逐渐让自己教学设计的思路变得开阔起来。所以,在我的理解里,这个研磨的过程,其实就是走近——走进这次以“写童话”为主题的教学的过程。

  “研磨”过后便是“琢磨”了。而我这儿所说的“琢磨”与后面的“打磨”是有区别的。这个“琢磨”更多的是独自分析,独自思考。分析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分析教师自己……思考习作训练点,思考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思考教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思考教学的环节……有时,前一秒想到一个自以为“精妙”的教学策略,可能后一秒又被自己否定;有时,走路时脑里也满是“童话”这两个字;有时,会去问自己的学生们对童话的认识……当有了一个比较好的想法的时候,便“奋笔疾书”,一份教学设计便诞生了。于是第二天,便兴致勃勃又有点忐忑不安地去试教给其他老师看。于是,上完课后,大家觉得“没感觉,没特色”。于是,自己郁闷:又要重新思考,琢磨。于是,又是一番苦想,似乎又有了一个自以为还可以的方案,再“奋笔疾书”,第二天,再兴致勃勃又有点忐忑不安地去试教给其他老师看,于是,又是“没有感觉,没有特色”,于是,又开始郁闷——重新思考、琢磨……这样反复了三四次,终于,有一天,我们的教导主任说,这节课好像还可以,于是,松了半口气,因为教研员还没看过课,那半口气还不能松。后来,我把这个过程比作女生去商场买衣服。挑一件,穿出来大家看看,“不好看”。于是,再挑一件,穿出来,大家看看,“不好看”。于是,接着挑,接着试穿衣服,直到穿到一件大家都觉得还可以的……而这个琢磨的过程,这种“试穿衣服”的过程虽然累,虽然辛苦,虽然折磨人,因为星期天常常都是自己在那儿“胡思乱想”,希望有灵感闪现,所以从没玩过一个痛快的星期天,但是回想起来,这个过程却是自己对童话,对习作教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清晰的过程。

  当有了一个教学设计的“母板”的时候,“打磨”的过程便来了。这个“打磨”便如同对玉器的“琢磨”了。虽然谈不上精雕细作,但却是在一次次试教后及时发现问题,在教研员、学校领导们的悉心指导下,针对学生情况,对教学设计进行一次次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从对目标的制定,目标表达的语言准确性,从习作训练点的精选,从习作指导的方法,从习作指导的层次等等方面进行一次次探讨,尝试。磨掉那些虽“好看”但却与落实习作课堂的实效性帮助不大的环节;磨掉那些虽精心组织,看似很有感染力的,但对启发学生思维帮助不大的教学语言;磨掉那些教学中的套话、废话。相反,将一堂课中的习作训练点磨得更细,更准,更实,更突出;将教学的语言,指导习作的、点评习作的、鼓励学生的,磨得更实在,更精当,更有启发性;将教学的环节磨得更简约,更合理……其实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要怎样才能将教学的环节,教学的语言,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磨得精准,而富有实性效呢?那便是一个非常“折磨”人的过程。如同设计师没有好的灵感,演奏家没有激情。那段时间,郁闷、迷茫、苦恼与焦急,种种情感总是交替感受着,即便是周末,在这样的情绪笼罩下,也从未彻底轻松过。所以,我想说这个磨课的过程,其实也是“折磨”人的过程。要不,怎么会有人说,赛课也是减肥的过程呢?但也正是在这个打磨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名师指路”的重要性,感受到了“名师指路”的幸福。我不得不佩服与感激自己的指导老师们,沙坪坝进修学院的董老师,陈老师,张主任,我们学校的李主任,曾校长……正是身后这个强大的备课团队,缩短了这个“折磨”人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教学思想,治学态度,育人理念,对我的影响不仅仅是这一堂课,而是对整个语文教学的认识。我想,这才是这次磨课,给我的最大的收获。所以,磨课经历的难忘,虽然有很大程度是因为它的累,它的苦,但,最难忘的一定是从中获得的对教学,对教学人生的顿悟。


 
热门四年级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