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节课由于时间关系,只复习了三角形里的部分内容,结合本节课谈几点感悟.
1?.起点的教学设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全面参与,符合让学生发展
为本的课改理念,今后应多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2.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但如果陷入茫茫的题海中,“解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是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的。学生单纯的做、练激不起求知的欲望,在学生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对先前习题进行适当的挖掘、拓展、整合,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较好掌握课本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方法。既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较有新意,又能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才是高层次的复习课。
3.这堂课涉及的几何基础知识非常广泛,它既能充分的考察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又能较好的考察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在本节复习课教学中我注意到要避开以下问题:
(1)以教师思维代替学生思维,忽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2)重习题的机械操练,轻认知策略的教学;
(3)复习方法呆板,缺少生动性和趣味性
(4)为追求应试效果、强化训练和解题技巧指导过多,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知识学习太少。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要尽可能的提升学生的思维,由于我们面对的学生的基础也不是很好,还要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
2、继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要会把握学习知识的关键和方法,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的学习能力。
我有很多形状不同的积木,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搭起来就像一座城堡,好看极了,而且它们的颜色也不同,有红色的,绿色的,紫色的,蓝色的等等,我非常喜欢搭积木,我有时候把它们搭成飞机,小汽车,搭积木还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呢!
《三角形》教学反思
在进行《三角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认为有很多知识点可以进行探究教学,如: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内角的和等。但教师在组织学生探究前应充分做好准备,准备好师生所需的探究材料和演示材料,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会影响探究结果的不当的。甚至错误的探究或操作方法要能做出充分的预料,并在探究前予以排除,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如在让学生探究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时,初上这节时我让学生自己课前准备了三组探究材料: ( 6 7 8)、(4 5 9)、(3 6 10),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这三组材料分别摆成一个三角形,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结果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得出均能摆成三角形,课堂上我通过巡视发现这部分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操作方法出现了差异,他们在操作时是将每相邻的两根小棒的端点靠在一起,而不是将两个端点重叠在一起,这样由于这些学生操作方法的不当而造成了探究结果的不同,借此机会我适时的教育学生掌握和应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在探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育他们要重视对科学的探究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下课后回想刚刚上这节内容时,我认为:如果在探究活动前,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在用小棒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学生思考后请一名同学展示自己的想法,让全体学生达成了操作方法上的共识,再分组进行探究,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