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讲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一课时,我从内容、教法、学生收获和自身不足四个方面进行了反思a:
一、重温内容
1.学习目标的确定
本课时是在学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为:“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依据课标,通过解读教材,分析学情,我将本课时的学习目标设定为:(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学会通过公共点的个数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类比、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通过比较圆心与直线位置关系与半径大小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推理证明,使学生理解切线的性质定理,并会用切线的性质定理来解决问题。以上3个学习目标可观察、易操作,可测量。
2.实际情景的导入
课本上是从“太阳与地平线”的实际情景引入,意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本节课的情景导入中,我结合课本,又设计了一个“日出视频”,让同学们从动态画面中直观地认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3.教学过程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利用3个可观察、易操作、可测量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口说、动手画、动脑想”,眼、口、手、脑并用,使学生们动起来,使枯燥的数学课堂在活动的贯穿引领下变得有趣,使学习目标在活动中达成。
4.针对练习
本节课每讲一个知识点,都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做到讲练结合,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5.分层布置作业
由于学生的程度不同,本节课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二、回顾教法
结合本节课的课例特点,我主要采用学生探究、教师点拨,的互动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认识、体验问题,并解决问题。力求使学生在自然流畅、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总结收获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成功之处:
1.采用实际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使数学知识更直观。
2.本节课的知识点以表格形式总结本课的几个知识点,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加强相交、相切、相离三者之间的对比。随着课堂的推进,丰富表格,板书清晰,条理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明了;例题讲解清晰,能一题多解,且板书规范,对学生据有示范起到作用。
3.活动贯穿引领本节课,使枯燥的数学课堂活起来。
4.练习和作业的设计紧贴教材,分层设计,使学生既有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对本节内容的深入理解,加强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反思不足
本节课,我讲的有点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今后,要敢于放手,少讲,让学生多说,使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就是教学相长。因此讲授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让我看到这节课设计中的优点与不足,让我能更好地在今后的数学课堂上“自反”、“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