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十课。是篇略读课文,主要叙述了酷爱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故事。赞扬了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反思这一课的教学,觉得有几点还不错。
1、这节课我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自读自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本节课所预设的四个目标全部达成,重点突出,难点也突破的较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体会到了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进一步领会了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并让爱在心灵深处扎根。这节课之所以上得如此顺利,一是得益于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二是得益于几个好的教学设计:
1)设计了一个好导入
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刚才韦唯那首《爱的奉献》好听吗?那是因为她唱出了人间最美好的情感——爱。表达爱的方式有很多: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贴心的话,一个热情的拥抱……可你有没有想过一个善意的谎言同样是爱的表现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起去感受善意的谎言所带给我们的爱与感动。对于略读课文,我认为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设计了这一导入,感觉效果较好。
2)设计了一个好问题。
学生读了课文后,知道了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请同学们想一想,作为残疾人,青年是靠什么维持生计的?(书摊的收入),一个小小的书摊,又能有多少收入呀!可他为了满足我看书的愿望,甘愿牺牲自己微薄的收入而谎称家中有马,收下对他来说毫无用处的马草。这是多么好的一个人啊!我们怎能不为之感动呢?我顺势提了一个问题残疾青年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动?用你们的慧眼去找一找,读一读,体会体会。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再读课文思考,划出相关句子,词语。略读课文要给孩子充分读的时间,但并不是说,有时间给孩子就行了,老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我觉得这个问题的设计就选准了学生自己学习的切入点。
3)设计了两处好的引读语。
在处理“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时,为了突出残疾青年的着急和他对我的关心,我设计了三个引读语:
(1)一想到我走进后院,谎言就会被揭穿,青年着急了,学生着急的接读:“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2)一想到谎言揭穿,他就不可能继续留我看书,青年更急了,学生更着急的接读:“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3)一想到酷爱读书的我可能再次失去读书机会,青年几乎急疯了,学生更加着急的接读:“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椅,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三个有层次的引读语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残疾青年的美好心灵。
在处理真相大白时,我也同样设计了三个有层次的引读语:
(1)我一直以为那匹马每天都在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可当我走进后院,看到那堆枯蔫焦黄的马草,我不禁惊诧地自问:(学生接读: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2)我环顾四周开始寻找:(学生接读: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3)我发疯似地跑遍每个角落寻找:(学生接读:那匹马呢?那匹香甜地吃着我的马草的马呢?)
我以读代讲,三个有层次的引读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明白真相后的震惊与感激之情。
4)设计了一个好的拓展延伸。
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朗读,一切真相大白时,两位主人公心灵相通了,学生也与文中的主人公心心相应了。“别饿坏了那匹马”,多么美丽的谎言,透过这个善意的谎言,我们看到了残疾青年那颗美好的心灵,这个善意的谎言不但让明白真相后的作者深受感动,而且还让我们感动不已。其实善意的谎言不仅存在于课文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随处可见,想一想,你身边有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讲故事)
根据学生讲的故事,我引导学生行动起来,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我们的世界变成更加美好的人间!
3、本节课因为教材贴近学生生活,而且给学生留了充足的自学时间,所以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回答精彩得出乎我的预料,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去谈感受,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当然,这课的教学也留下了一些遗憾:
1)在处理前三处体现残疾青年美好品质的语句时不够细致,让学生读得过少。
2)面向全体不够。
学生初读课文后请他们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课堂上,我请一个优秀学生回答,他回答比较完整,我就没有另请一两个学生来回答,就这样过了,没有照顾中下等学生,去训练他们的概括能力。如果我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他们说话:(1)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样就能降低难度,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或者按下中优等生的顺序让他们发言,效果会更好些,一定能达到了这次语文能力训练的目的。在提问时,尽管我极力想给更多的学生发言机会,但还是有重复提问的学生。
3)课前准备的用来渲染气氛烘托情节的歌曲因为电脑故障没播放出来,甚感遗憾。
4)对学生的评价语过于单一。
总之,一次公开课就是一次最好的历练,我会把这次历练当作一个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不断超越自己。让自己的语文课堂绽放出新的活力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