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四班国学课,学习内容是三国曹植的《七步诗》,因为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这个内容,自己已经教学生好些年,太熟悉了。引领一年级学生朗读时发现学生窃窃私语,细问之,原来学生提醒自己读错了,一头雾水。打开课本一看,才发现问题原来出在教材内容之上。
国 学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的《国学经典》,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入孝出悌”中的一课,教材内容是这样的: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单元中内容是这样的:
七步诗
三国·魏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对比发现一共有两点差别:
一处是“豉”与“菽”,一处是“本是”与“本自”。
豉在《国学经典》中的注释为“豉,豆豉。用豆子制成的调味佐料。”在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注释为“菽,豆。”
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一致性,追根求源,网络查真相:
陈思王曹植的《七步诗》是中国古代最为短小而有名的诗篇之一,“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成了成语,至今引用不衰。
古老的曹植集中皆无此诗。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这是扒拉网上找到貌似最靠谱的来源,估计还是能找到来源起点才放心 。
一首诗背后的故事至少给我几点启示:
一、处处留心皆学问。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是成长的路径;
二、习惯的力量容易让人犯错误而不知,很可怕,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很重要;
三、网络的内容复杂多样,学文必须要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