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流练得朗读课文,并且要求学生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第一课时我采用图片的形式导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然后问:你们知道哪些关于端午节的事情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找几位学生站在讲台上分享。有的学生:端午节日是五月初五、有的学生说:端午要吃粽子,而且粽子是用竹叶包的、还有的孩子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接着我说: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他很爱吃粽子,而且他还知道怎么包粽子呢!那他是怎么知道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端午粽》。然后,学生齐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
    学习第一自然段。问学生:这一自然段中“总是”“盼着”表达了什么?虽然他们只是一年级的学生,但有一些学生已经能够深层次的去剖析课文了。接着学习第二自然段。比段旨在了解粽子的做法和味道。问:这一自然段写了粽子的什么?(包粽子的材料、粽子的味道)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完整形象的感受到粽子的做法和粽子“又黏又甜”的感觉,我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从“用青青的箬竹叶包”到煮熟“飘出一股清香来”再到“尝一口,又黏又甜”。孩子们一步步形象的表演出来,惹得下面的同学直流“哈喇子”。
    学习第三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旨在写粽子的种类多样和体现外婆“善于分享”的品格。我让孩子们讨论分享自己吃过或见过的粽子的品种。孩子们热情洋溢、分享了好多连我也不知道的种类。比如:烤粽子、香肠粽...在学习外婆品格的时候,我问:同学们,今天过年你们是不是都走亲戚了?(是的)当你们该回家的时候,你的亲戚有没有送给你们很多东西让你们带回家呢?(有)那有没有给你们的邻居也带一些呢?(没有)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看看课文里面的外婆是怎么做的?(装一小篮粽子让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非常好,那你们从外婆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乐于分享、乐于奉献、互相帮助……)
    学习第四自然段。此段旨在告诉我们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来历。在这里我进行了适当拓展。
    教完这节课,我觉得整体上还可以,但是课文中一些需要积累的词语没有重点讲解;此外,让孩子们读课文读的太少,虽然我给了孩子们思考问题的机会,但是大多数时间都是我在讲,孩子们在听;最后,我觉得我的板书不够直观简洁。仍需努力!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