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资源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标”倡导,低年级识字教学重在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学习独立识字。
低年级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喜欢阅读,结合插图,借助语境,理解、积累词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单元地位:
《美丽的武夷山》位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5组第2课,本组教材围绕“青青的山”这个主题选编了两篇课文。《美丽的武夷山》在单元主题推进与语言训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说明性散文,描写了武夷山奇险之美,山水相映之美,诗画之美,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武夷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文本结构:
以往大家认为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写山、写水是并列关系,我们反复研究,从单元主题“青青的山”,课题《美丽的武夷山》,以及文本的语言和结构,发现武夷山重在写山的奇险之美,水绕山、山入水的相映之美,山上看水、水中观山的诗画之美。
写作特点:
本文的语言与内容和谐一致,运用大量叠词,明丽优美,适合学生在朗读中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表达能力、阅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很丰富,表现欲也特别强。
识字写字:前测中,“爬”字48%的学生书写错误,“最”字40%的学生书写错误。
【分析】“最、爬”两个字笔画较多,学生年龄小,观察的精细度不够,因此在关键笔画上易出错。
【对策】心理学研究:学生对字义的了解有助于对字形的掌握,因此采用字理识字、借助语境等多种方法指导书写。
阅读:前测中,15%的学生不理解“弯曲回转、徐徐、九曲溪”的意思,20%的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武夷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55%的学生质疑“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分析】文中一些词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是有难度的。武夷山距离学生较远,经调查大多数学生没有去过,缺乏相应的情感积淀,很难理解“入诗入画”。
【对策】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需要通过创设真实可感的情境唤醒情感体验,因此,我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想象情境、创设情境、体验情境”感受武夷山入诗入画之美。
教学方式:
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进行简单批注,通过多种方法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断的品读中,展开想象,突破重难点。
教学手段:
创设情境、展开想象、补充文本、品词品句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识字方法,巩固识记生字及多音字,会写“最、爬”。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等词句的意思,感受武夷山的美丽,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3、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入诗入画”的感觉,从而增强亲近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等词句的意思,感受武夷山的美丽,在阅读中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展开想象,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入诗入画”的感觉,从而增强亲近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可附教学流程图)
巩固,质疑中引发学习  (预计10分钟)

共学,解疑中识字学文  (预计25分钟)

延学,再疑中巩固提升   (预计5分钟)
一、巩固,质疑中引发学习
(一)复习字词
1、字词再现——巧查读音
(1)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通向 沙石 风景 爬山 弯曲回转 山势险峻 造型奇特 入诗入画
(2)借助语境,读准多音字。
溪水随山峰弯曲(qǔ  qū)回转(zhuàn  zhuǎn)。
小红一边听歌曲(qǔ  qū),一边转(zhuàn  zhuǎn)圈。
2、积累词语——巧设分类
让学生按照“山、水”把下列词语分类:
造型奇特 弯曲回转 山势险峻 溪水环绕
【设计意图】在词语归类巩固的过程中,既可以查缺补漏,理解词义,又注重语言的积累。
3、指导书写——巧置语境
重点指导书写“爬、最”。
(1)“爬”的“爪”容易写成“瓜”,出示爪和瓜的字形演变,用顺口溜“瓜字挂果实,爪子要伸直”,区分字形和字义。“最”强调耳的第一笔横要写长。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加深记忆。
(3)依托情境,巩固字形。
bù                jǐnɡ            
福建省西北       的武夷山,风       优美。那儿的山,造
zuì                    pá               tōnɡ
型奇特,      险的是大王峰,要       上它,得走       向峰
                                            shā
顶的石阶。那儿的溪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       石。来到
                     shī
武夷山,真有一种入       入画的感觉。
教师边巡视边纠正学生的书写姿势,书写完毕,同桌互评。
【设计意图】这段话中,包含了本课所学的7个生字,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巩固生字,做到写用结合,同时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回顾。复习环节的设计重在知识的重现,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促进积累与运用。
(二)质疑梳理
确定主问题为: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设计意图】我们学校形成了低年级“敢质疑”,中年级“学质疑”,高年级“会质疑”的阶段培养过程,二下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编织梳理成主问题,逐渐向三年级“学质疑”过渡。

二、共学,解疑中识字学文
共同研究:为什么游武夷山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
共学提示:1、默读批画,找出描写武夷山美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读一读,说一说。
【设计意图】运用批注进行阅读实践,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小组合作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提取信息,板书:奇、险。
(一)想象情境,感知奇险之美
抓住“造型奇特,山势险峻”,采用以下策略:
1、查字典,走进奇险
通过查字典,学生理解“峻”就是山高而陡。
2、联系下文,感受奇险
联系第二句,学生加上动作体验,像“玉柱”的“山”直上直下,像“火把”“鲜花”的“山”上大下小,像“竹笋”的“山”是上小下大的“A”字型山,这些形状的山很难攀登,也是险峻的。
联系第三句,在理解大王峰时利用插图和补充资料,让学生形象感知山的险峻。
3、拓展想象,句式训练
三十六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利用书中语文天地进行想象句子练习:
这些峰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充分抓住了文本的空白点,启发了学生的想象,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显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4、师生对读,发现写法
教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三句,从中发现第一句是总写,第二、三句是具体写。
(二)创设情境,感受相映之美
1、创设情境
把学生座位的弯曲通道当作弯弯曲曲的河道,引着学生一起看哪,来到武夷山,看到了岸上一座青山,再往水里看,水中一座青山,岸上的青山在水里,水里的青山在岸上。九曲溪,弯弯曲曲,曲曲弯弯,拐过每个弯都如此,岸上的青山在水里,水里的青山在岸上,这就像一幅水上的风景画。
2、学生感情朗读,感受山水相映之美。(板书:相映)
【设计意图】情境对话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的生活与文本建立有效的连接,学生在朗读、思考中,走进山水之间,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主动参与课堂对话的热情,思维得到提升。
(三)体验情境,感叹诗画之美
1、一读:抓住叠词,体会舒缓的感觉。
学生发现这一段中有五个叠词,把它们形成词串,连起来读,“静静”“缓缓”“曲曲弯弯”“轻轻”“徐徐”,是什么感觉?学生想象在竹筏上游览,缓缓悠悠、清爽舒服的状态。
2、二读:改写诗行,体会入诗入画的感觉
体验情境:到武夷山游览,可以爬山,也可以坐在古朴的竹筏上,我们抬头仰望,武夷山是一幅画,更是一首诗,就把第二自然段变成诗行的排列,引读——
武夷山
造型奇特,
山势险峻。
有的像玉柱,
有的像火把,
有的像鲜花,
有的像竹笋。
最险的是大王峰,
从峰底向上
有人工开出的石阶,
一直通向峰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运用通感的形式朗读。坐在竹筏上,人好像与景融在了一起,整个世界变慢了,人似乎与山水融在了一起,这哪是在看画,分明是入诗画了,由此突破了教学难点。(板书:诗画)

三、延学,再疑中巩固提升
1、给文配画
任选一个自然段,给武夷山配画。
2、推荐平台
阅读《黄山奇石》,你又感受到奇石美在哪儿?提出你的问题。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我能把字写得
☆☆☆  正确、规范、整洁          ☆☆  正确、规范          ☆  正确
2、我能把课文读得
☆☆☆  正确、流利、有感情        ☆☆  正确、流利          ☆  正确
3、填一填
学完课文,我知道了武夷山美在___________________。
☆☆☆: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山水相映,入诗入画。
☆☆: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山水相映。
☆:山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设计意图】采用自我评价、同桌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理念。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一、识字写字:分层巩固,义用结合;揣摩字形,写中悟法。
把握低年级学段目标,重视识字写字教学。利用学生已有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适当地渗透字理,借助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形义联系。
二、情境教学:以读为本,想象情境;创设情境,体验情境。
同为情境,因为每个自然段学生学习的困惑不同,第二自然段是文字变画面的想象情境,第三自然段是无我之境,要创设情境,第四自然段人在画中游,展现的是有我之境,要体验情境。在感知过程中,层层深入,第一层感知奇险之美,第二层感受相映之美,第三层突破诗画之美。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三、学习方式:运用一单一问一练,质疑解疑,小组合作。
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还学生以学习主动权。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课堂高效,教育才会高效;课堂优质,学生才会卓越;课堂创新,学生才会创造;课堂进步,教师才会成长。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王艳老师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