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一文的精彩之处固然很多,有几个比喻句是不能不说的。
段三和段四,分别写潮来时和潮近时的情景,这两段是全文的重点。对这两段几个比喻句的理解,又是教学中的难点。也可以说,只要理解了这几个比喻句,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壮观”的意境,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作者先从听觉来表现钱塘江大潮由远及近,声响越来越大的特点。段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这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就是作者所听到的钱塘江大潮最初的潮声。“闷”字尤为传神,说明这大潮响声的音色是沉闷、瓮声瓮气的,“隆隆”,是拟声词,说明是什么样的响声,可以和“闷雷滚动”合起来理解。“闷雷滚动”这个比喻,先声夺人,不见大潮先闻其声,大潮浩大的气势、巨大的声响、滚滚而来的情景已隐约可感。
段四是钱塘江大潮的高潮处,最壮观之所。作者写大潮“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山崩地裂”下得好,让人引起地震般的感觉,钱塘江大潮声音有多大,来势有多凶猛,冲击力有多强,似乎都从这“山崩地裂”四个字里体悟出来。从“闷雷滚动”到“山崩地裂”,不仅仅是声响在程度上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们的心情也随之越来越兴奋、激动、紧张、惊悸,这样撼天动地的声音,这样惊险刺激的场面,怎么不可称为“天下奇观”呢?
再分析作者从视觉方面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外在形象。起初,“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里,作者把第一眼看到的钱塘江大潮比成一条白线,白线是常见的,柔和的,似乎不及“闷雷”震撼人心。可是,“白线”却“很快地向我们移来,横贯江面”,“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从“白线”到“水墙”,似乎是一眨眼的功夫,变化之大,之快,出乎人们的预料。这水墙有多高呢?“两丈多高”,这么高的浪涛,天下少见。
作者进一步写道:“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里,作者把钱塘大潮比作“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既写出了大潮的颜色、动态和气势,又让人们联想到紧张、激烈、壮观的战争场面: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冲进敌营,杀声阵阵,气势雄伟,场面宏大、壮丽,叫人不由得想到古人的诗句“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那样壮阔的诗句。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在此已经跃然纸上了。
总起来说,从“闷雷滚动”到“天崩地裂”,从“一条白线”到“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飞奔而来”,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由小而大、由比较一般而无比壮观的奇丽景象,被作者用四个比喻句,轻而易举地表现出来,可谓举重若轻,大笔如椽。读了这样的文字,一股顺畅的快意和大气的感觉充溢于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