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们要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学生的生活,只有这样,学生的写出来的文章才会鲜活有趣。
上午第三节课,三年级语文教师高小华在学校录播教室上了一节作文课——木头人。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高老师先请全体学生玩平时做的小游戏——木头人。听说要玩游戏,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高老师趁热打铁,出示游戏规则。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之后,老师请全体学生起立,边说边摆出姿态各异的木头人造型。此时,高老师在一旁指导学生思考:游戏开始后,教室里怎么样?你做的是什么造型?用余光瞅瞅旁边的学生做了什么样可爱的动作?你听到了什么?坚持30秒钟,看看教室里有什么变化?
老师说完这些,游戏结束,于是,针对上述问题,师生间进行了有效的互动。此时,高老师相机出示片断练习的要求:木头人游戏开始了,教室里————————,我做的动作是——————,我还看到了——————。三十秒钟过去了,我感到————————。终于,游戏结束了,我————————————。
在这样具体细致的提示中,在学生亲身的体验中,学生的语句如清泉般汩汩流出。他们用词准确,如“鸦雀无声”“隐约听见”“略显羞涩”“冲天而起”等;他们语句精妙,如“教室里安静极了,仿佛一根针掉下来都能听见。”“他双手轻轻捂住脸,头微微低着,一副略显羞涩的模样。”等;他们想象丰富,他们个性独特……
平时畏惧习作的学生,今天却对作文课如此感兴趣,平时不怎么会表达的学生,今天的表达却顺畅自然。这说明老师借助学生生活中的游戏,将学生习作的热情激发了出来,激发学生快速进入了习作状态,同时又把“境”创设了出来,带领学生很快进入了习作的境界。
这使我想到了一个比喻,德国一位学者说过这么一个比喻。他说,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地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是呀,情境与知识之中,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就是教学情境的价值,这就是习作与生活结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