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28日,学校组织课堂达标课,我有幸听了闫老师的《灯光》和荆老师的《杨氏之子》
《灯光》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珍惜、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本课,闫老师注意对学生进行“展开丰富的想象”的运用训练。课文第二大段是由景生情,追忆战争年代的一桩往事,是全文重点,赖老师指导学生以“灯光”为线索理解:1、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为什么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2、郝副营长两次发出“多好啊!”“该多好啊!”的赞叹,一样吗?不一样的是什么?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理解郝副营长的高尚精神世界。
高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用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方法,在文章重点段10段中,“千钧一发”这个词语学生都能理解意义,可是深沉的含义就体会不到了,所以赖老师引导学生,问:“如果没有郝副营长点燃的那一星灯光,后果会怎么样?你能从上文看看具体情形到底如何?”学生们读书很认真,在老师的点拨下,很快融入了课文情景。
《杨氏之子》是本单元第一篇简短、风趣的语言艺术类的课文。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课文很简单,简单到只有55个字;这篇文章是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所以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康老师还是放手给同学,让同学自身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同学在交流自身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同学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听了两位位老师准备的公开课,让我的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我日后的教学工作实践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我将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早日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