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因科学老师临时有事,需要我代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检测同学们的课外书阅读情况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我决定让4人小组共同绘制一份《小学生鲁迅读本》的思维导图。
课堂开始,我在黑板上写绘制《小学生鲁迅读本》思维导图几个字,然后在右边的黑板上写活动目的。让孩子们准备好一张A4纸和彩笔及《小学生鲁迅读本》这三样东西就开始了。全班分了16个小组,指令下达后,班中景象异常混乱。那处场面简直可以用“杂乱无章”形容,但如果细看却别有一番风味。
纸,一个很普通的东西,但今天的这张纸去意义非凡。四人一组,有的小组分工明确,快速的进行绘制,有的负责插图,有的负责构图,有的负责文字,有的负责在书上寻找资料,总之,4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有的小组呈现的画面是手中持笔与纸,纸在众人注视下传动,传到谁的手里中,那笔都会飞快滑地纸面。同学们在进行别样化的读书交流会活动-------绘制《小学生鲁迅读本》思维导图。
有的小组成员之间皱着眉,坐在那里,不知道画什么,没有一个人有艺术细胞的小组,谁都不愿意画。
有的小组成员之间吵了起来.....
“不对,不对,鲁迅先生的特点,你概括的不太对,应该这样写”。
“给,该你了,快点写吧,一会儿其他组都要交了!”
因为这样毁了又画,画了又毁......
当20分钟过去之后,16个小组,只有4组构图成型,我原本以为20分钟绝对可以完成作务,但是孩子第一次进行这样的活动,明显可以看出,有的组分工不明确,缺少领导人物;有的组参与度不高,有个别小组成员独自发呆或者写作业的情况;还有的小组意见不一致,导致无法开工;有的小组思路有误。面对这种情况,我很想及时的引导,但是想到我想看看最后的结果,就必须放手,于是我只是用手机记录下了每个小组创作的画面,告诉孩子们这项活动已经进行了多少时间了,最终在36分钟的时侯,第3小组第一名完成任务,看到这种情况,我让组员带着作品来到奖台进行拍照,或许是这种激励的效果,陆续其它小组都慢慢的完成。
到了第三节课,我让全班同学参与给16个组的打分环节,经过同学们全员参与打分,最终评出了1等奖,2等奖和3等奖。
然后,让获奖的小组长谈自己小组收获成功的原因,又让得分最低的组长谈了谈失利的原因,同时,又谈了下次整改了措施。
这次活动告诉孩子,只要齐心协力,就能获得成功。我还想对孩子们说,一张纸上,可以写一个心愿,一句问侯,一句道谦.....,同样一张纸写上什么是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