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听课反思
我们周三听了姚老师执教的《雨后》,这是冰心写的一篇反映孩提生活,富有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对小兄妹雨后踩水嬉戏的有趣情景。
导入部分设计得不错。先猜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引出“雨”。再说说带有“雨”的成语,教育学生要养成积累词语的习惯。出示下雨的图片,让学生说说下雨后想干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激发了学习兴趣。最后引出冰心奶奶写的这首诗,并简单介绍作者冰心。
这首诗歌共4节,层次清晰,第一节是交代总写,第二、三节写小哥哥玩水,第四节写小妹妹玩水。针对这一特点,姚老师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
在第一小节里,姚老师重点抓住了“树梢”和“赤脚”两个词。关于“树梢”,姚老师出示一棵树,让学生上来指一指哪一部分是“树梢”,接着延伸出“发梢”和“眉梢”。关于“赤脚”,姚老师先问学生是什么意思,再说说你什么时候会赤脚。除此之外,“赤”还有别的意思,出示“赤手空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还渗透了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和优秀的同学在一起,才会越来越好。
在第四小节里,姚老师重点抓住了“撅着”和“短粗”。关于“撅着”,先让学生说说你什么时候会撅着嘴,再理解“撅着”的意思。关于“短粗”,则主要是给这两个生字找找反义词,并认识矢字旁。
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学中,姚老师渗透了段落的概念。读完第一节,出示第二、三两节,让学生说说这里写的是谁在玩水。学完后,姚老师用了这样的过渡语“那小妹妹又是怎样玩的呢?”来引出第四节。这样,学生在无形之中就对诗歌有了一个清晰的层次把握。
《雨后》听课札记
《雨后》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是作家冰心为儿童写得的一首小诗,全诗共有四小节,孩子们非常喜欢。解放小学杨雷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年段教学目标定位准,课时目标适中。教学准备充分,教学方法符合中年段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手段朴实,目标达成度较高。
这节课最成功之处是学生的情感全部被调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是那么主动、那么投入地学习。之所以能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源于这节课有浓浓的语文味。
一、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杨老师抓住文中第一小节几处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味出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品味出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找准语言的训练点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比如:对文中“快乐地像个神仙一样”进行置换练习,丰富语感和语言。还有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练习说话。学生发言积极,表达清楚,语言完整。看来与老师平常课堂的扎实训练是分不开的。
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习作知识。
学习第一小节第一句时,教师渗透环境描写的好处,第二和第三小节中的对比的写法和全文总分写法的总结,教师都及时恰当地引导学生读文体会,学生在这样品味语言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走近作者,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获得体验和感悟的方法及能力,具有语文意识的教师,日后定会有语文素养高的学生。
杨老师的精彩导入和自然生成的结束语,加上浑然一体的教学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充满语文味的教学,但是在词语教学方面不知杨老师有何思考,就中年级学生的实际谈谈自己的见解。
诗歌:雨后
冰心
嫩绿的树梢闪着金光,
广场上成了一片海洋!
水里一群赤脚的孩子,
快乐得好像神仙一样。
小哥哥使劲地踩着水,
把水花儿溅起多高。
他喊:“妹,小心,滑!”
说着自己就滑了一跤!
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裤子,
嘴里说:“糟糕——糟糕!”
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
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小妹妹撅着两条短粗的小辫,
紧紧地跟在这泥裤子后面,
她咬着唇儿,
提着裙儿,
轻轻地小心地跑,
心里却希望自己
也摔这么痛快的一跤!
《雨后》听课笔记
一、导入
这是冰心奶奶的什么作品?请注意格式。(板书:儿童诗)
齐读:儿童诗
提问:什么是儿童诗?仔细听小朋友的回答。 注:文体知识,让孩子们有个印象
1. 儿童读的诗 点评:两个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经
2. 诗歌里写的是小朋友的事
3. 专门为儿童写的诗歌
小朋友的回答整合起来就是正确答案,谁来试一试?
板书:儿童读 点评:很了不起!
儿童的事
为儿童
巩固: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说一遍:儿童诗的意思是……
二、作家介绍
这首儿童诗叫做——《雨后》,雨后是什么意思?作者冰心,你们知道冰心奶奶的什么事?
板书:雨后 冰心 作家 教育家 儿童文学家
《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繁星》、《春水》 ……
注意两个符号“《》”“……”——“书名号”、“省略号”
“寄小读者”什么意思?寄给小读者的信。
“……”什么意思?说明冰心奶奶还有很多作品,*老师没有写完。
三、学习儿童诗
过渡:这首《雨后》老师小时候也读过,今天就请小朋友们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先
请小朋友读一读,并想一想老师的问题,读这首诗时你读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
你做好读书的准备了吗? 点评:孩子们读得真棒!
这首诗中有几个主人公?两个:哥哥、妹妹
他们心情如何?他们心情很高兴。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而他而他通红欢喜的脸上,却发射出兴奋和骄傲。”
读出“兴奋”和“骄傲”。 注:兴奋(音)
齐读。
为什么嘴里说着糟糕糟糕却还兴奋和骄傲呢?好玩、痛快……
下雨、下雪天小朋友们特别想在水里打滚,是不是觉得特别痛快呢?还有哪里看出高兴?请小朋友们看第76页第一自然段,从中可以看出……高兴,调皮
齐读。
“一片海洋”什么样的海洋?欢乐的海洋。
“自己滑了一跤”滑了一跤时他脸上是什么表情?带着笑
妹妹是怎样的心情?注意两个儿化音。
指读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泥裤子”是谁?我认为这个“泥裤子”是小哥哥。
是小哥哥还是小哥哥的裤子?静想20秒,何以见得? 注:这里是“借代”修辞
回答:妹妹紧紧跟在“泥裤子”后面,只能是哥哥的后面。
为什么要这么写?写给小朋友看的,所以要生动形象。
举例:上体育课,小朋友运动得脸上红彤彤的,就像红苹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称之为“红苹果”。
全体起立齐读。请一小朋友上台,别的小朋友看他的表情,来理解诗歌的感情是高兴。
演一演,一男生演“泥裤子”,一女生演妹妹。
四、记笔记 小组长检查
五、学生字
1.自读一遍
2.各个击破
“骄”—“马”“娇”—娇滴滴,是形容女生的
骄傲——自豪、自满
“傲”笔顺
“希”组词:希望
“裙”衣字旁
“溅”做动作理解什么叫“溅”
“唇”结构:半包围
“撅”笔顺
“辫”请同学板书,指出中间是绞丝旁,可以换成“言”“心”辩论、分辨
“嫩”读音
“梢”树梢:树的顶部
【听课反思】
做一个好老师很难,做一个一年级的好老师更难,经过一个星期的一年级带班和两堂练习课后,我更加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一年级的老师面对的是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的小朋友,他们还没有建立起学习的意识,还没有培养起学习的习惯,因此作为一年级的任课老师,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而不是重点在于教授知识,如果打不好基础,那么建立在上面的高楼大厦肯定是摇摇欲坠,并且总有一天会轰然倒塌。其次,要建立起自己的威信,一年级的小朋友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已经有了微弱的集体感,他们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表扬和批评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榜样的树立也非常有效。总之,如果老师建立了一套机制并且严格执行,而且能用浅显易懂的道理使学生明白并愿意执行,那么这种学习已经成功了一半。最后,我一直很疑惑一年级的课要怎么备呢?因为内容就那么一点点,重点难点在哪,要训练的又是什么能力?这些在听了《雨后》这首儿童诗的教授中似乎明白了一些。
第一,用心备课。
从以上的听课笔记中可以看出老师的教学智慧,这是老师精心备过的课,何以见得?整堂课板块非常清晰,首先用文体知识导入,什么是儿童诗?虽然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并不知道什么是儿童诗,但是从开始接触儿童诗就开始渗透这个知识对小朋友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反复他们会自然而然掌握这一文体的特点。其次介绍作家冰心奶奶。让学生交流前置作业,交流的目的一个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个就是巩固。第三部分,学习儿童诗。读——理解——读,紧紧围绕“读这首诗时你读出了主人公什么样的心情?”来展开,从哪里看出主人公的心情,如何读出主人公的心情,从感情入手,不光能体会主人公的心情,还能很容易让学生置身其中,把自己当成主人公,这样的话喜悦、调皮的感情呼之欲出,这个问题设置地非常好。其中有一个难点:“泥裤子”是谁?以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思维能力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的,但是老师启发“是人还是裤子?”让小朋友独立思考,通过逻辑思考,发现应该是人,这里其实是“借代”的修辞,老师还用“红苹果”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这样的用法,这样一个难点居然所有小朋友都理解了,老师轻轻松松用了用了两招就化困难于无形,这样的备课功力实在难得。
第二,点评语言精当并有鼓励性。
点评是一门学问,什么时候要点评,点评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学问。比如
对一年级的小朋友点评时如果回答地非常到位,老师就要直接地说“你真聪明”“太有才了!”“很了不起!”“真爱动脑经!”把小朋友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这种直观的表扬比更加婉转的评价更加有效。一年级小朋友喜欢表扬,所以表扬时一定要加重语气,,仿佛他就是一个最了不起的孩子,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才能更加投入去学习下面的知识。这一点需要我仔细揣摩和努力。
第三,关注细节。
关注哪些细节?关注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反应;关注学生听课情况;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重点。关注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反应,通过小朋友的反应及时调整,这就需要老师有充分的预设,当在一个问题上小朋友无法回答时,就要充分铺垫,让孩子理解问题再回答。比如“泥裤子”。关注学生听课情况,主要是兼顾每个孩子,认真听讲的表扬,开小差的要提醒。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重点,因为一年级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时常常随心所欲,要培养他们把话说完整的习惯,回答时又把握不准重点,会不知所云,这个时候老师就要仔细听学生回答问题中的一些与正确理解相关的词语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在把话说完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独立说出自己的理解。
以上几点是在听课后的一些小小的感想,而要达到这一水平,我还需要非常大的努力和充分的实践,继续努力!
6月6日,《前驱》教师协作体在铁西区育才小学举行了“合作教育课例研讨”活动,会上育才小学教师郑丹为大家上了一节语文课——《雨后》。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1、很好的体现了合作教育学理论,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从认识需要出发,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夏天的有趣、夏天的美好。能够很好诠释合作教育学的两大原则——相信学生的原则和师生合作的原则。不论是字词的学习,还是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善于创造生生、师生交流的时机,使学生在与教师和文本的互动中实现了本课的三维目标。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课堂上,教师似一位远见卓识的建筑师,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的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处处徜徉在真实的意境中。不同的理解、真诚的帮助、精辟的点拨、合理的想象,使学生由不懂到懂、不会到会、模糊到清晰、错误到正确,同时发展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露自己的想法。
3、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腹有诗书气质华”――郑丹老师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贯穿全课始终,运用丰富的语言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够机敏地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教学资源,对预设教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舍弃。能够合理地运用文本,并适时使用图片和音乐等课外资料,将色彩之美、韵律之美巧妙地融汇于一体,颇有画龙点睛之笔的韵味。注意培养学生倾听、勾画、争辩、评价等习惯,“学贵有疑,不动笔墨不读书”就在这点点点滴滴的培养中萌芽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