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公开课《曹冲称象》教案及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及反思
课前透视
  《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3个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信息资料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影片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对话平台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不家务事共同提高,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再、象、像、做”四个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象”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点、照”,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板书: 6、曹冲称象
  官员 曹冲(聪明)
  造大秤、宰 (曹冲秤象图)
  直摇头 曹操 点点头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文中,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根据课文交代:故事中的曹冲也才七岁,班里的学生也普遍是这个年龄,于是,我创设一个宽松的课堂情境,鼓励共同讨论,激发学生的想象,收到不错的教学效果。
一、谈话导入,课题处质疑
常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我采用PPT形式,利用图片直观地引导学生认识“称”,通过对“鸡”、“羊”、“牛”的互换,间接推出牛的重量。然后导入课文:“同学们,在古时候,没有今天的这么先进的科学技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甚至更重的东西却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的故事——《曹冲称象》。”接着我板书课题,这个导入,很快抓住了学生的心,我很快就提出问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学生很踊跃,他们纷纷发言:“我想知道这个故事中讲谁要称象,为什么要称象?用什么方法来称?最后真的称出来了吗?”我的导语也就成了学生的质疑的前提条件。从这个教学环节来看,我是成功的,我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开启学生思维的目标。
二、有的放矢,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到底”“果然”,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通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三、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四、不足之处,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浅显易懂,学生很容易理解,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所以,在拓展的环节,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不深入的。如果我能结合实际,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住“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第一,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他能够创新。
  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结尾处我安排了拓展课文这一环节,我想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我说:“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有的读课文,有的看插图,有的热烈地讨论。一名学生兴奋地站起来,提出了他的新方法:一块石头一般有几百斤重,甚至上千斤。曹冲用石头称象,结果的误差是比较大的。而且石头需要士兵们一块一块地抬到船上,再一块一块地称,真辛苦!我用士兵来代替石头称象。一名士兵的体重只有一百多斤,用士兵代替石头称,误差要小得多。士兵们跑到船上去,不费吹灰之力。最后,只要每个士兵称出自己的体重,全部加起来,就可以知道大象有多重了。这样称不是更快更容易吗?嘿!说得真不错!教室里顿时响起一阵掌声。我毫不吝啬地封给这个学生一个“雅号”——“赛曹冲”。“还可以用粮食代替大象的重量!”“只要是比较沉,又容易计算重量的东西都可以。”“你想得很好,”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曾经见过一种地秤,连汽车的重量都能称出来。我们也可以把大象赶上去。”孩子的答案是对的,只是他没有考虑当时还没有地秤这种东西,但是他的思路也是对的,他没有一味地从别人已经想好的思维角度出发,而是想另辟蹊径。他的这种考虑问题的方法应该得到老师的鼓励,这不正是学生发散思维之后得到的成果吗?但是在三国时期,能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太不一般了。所以我们才说曹冲是聪明的呀!”就这样这节课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我想,要是当时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恐怕学生不会对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重量的这个问题掌握得这么牢固。也正是我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多的称重的方法,使学生局限在一点上的思维得到了发散。使他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学生答案的丰富超出了我的想像。尽管学生的创新求异有时是不成熟的,或是可笑的,只要能通过正确的方法调动学生去积极的运用大脑思考问题,从这里我也知道了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能的。这些潜能就一定能在教学中被释放出来。我们每一位教育者也要多给予学生掌声与喝彩,少责难与批评,使学生成为勇于尝试,敢于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且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开拓型人才。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曹冲秤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动笔画一画每一步。仿照曹冲秤象的故事,动手做做小试验,把物体化整为零,看看能不能称出重量。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
《曹冲称象》反思
本册的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是《曹冲称象》,这是一篇民间方向流传的历史故事,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的故事。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头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的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学生读书提出问题,问:“你有什么总是吗?”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养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绵阳市塘汛小学 杨春琼)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称象》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曹冲小时侯想办法称象的故事,旨在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多开动脑筋想办法。
让学生明白曹冲想的办法好是本课的重点,因此,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把官员员们想的办法与曹冲提出的办法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学生都明白,曹冲的办法好,因为这个办法既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必杀了大象,所以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办法,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通过讨论,让学生再次明白:曹冲的办法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一是他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得到启发,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事物,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结果,因此,学生从曹冲身上学到许多优点,并且在学会在平时的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