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不再是你教我学的、“填鸭式”的、“满堂灌”的,而是一个焕发师生生命活力的开放场,它不完全受教材、受教师事先的主观设计所框定。一些预想不到的突发事件,常常会出其不意地闯入到课堂中来,这正是现代课堂教育的本质属性。特别是一些偶发事件,可能还蕴涵着可贵的教学价值而可以开发成难得的教学资源。
有一次上语文课,一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寥寥无几,正在纳闷时,学生才匆匆忙忙从办公楼跑回教室。这时安静的教室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气喘吁吁;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掩面抽泣……`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个班调走的前任班主任回学校办事了,同学们听说后就蜂拥而出想和老师见见面,看到教室里的这种气氛后,我本想大发雷霆,但略加思索后,便调整了原定的教学计划,笑容可拘地走上讲台说:“同学们,看到你们对原来老师的感情如此深厚,我很感动,为有你们这样懂事的学生而自豪。”这时,同学们的表情很复杂,有惊奇,有内疚,也有歉意。我又接着说:“既然同学们情绪如此激动,我们这节课就改成作文课,就写刚才发生的事,题目叫《卫老师来了》”。话音刚落,教室里一阵波动,显然学生们感到很意外,从面部表情可以看出来他们很高兴。于是我又顺势引导说:“那就请大家来谈谈应该如何写好这篇作文呢?”同学们纷纷举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人说要写对卫老师的思念;有人说要描述和卫老师短暂的相见情景;还有说要写和卫老师分别的思念…….简单讨论后就开始动笔书写。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这节课异常的安静,同学们有的托腮沉思;有的低头默读;有的双眼还满含泪水……可以看出他们是把自己真实的情感融入笔尖中。转瞬间,短暂的40分钟已临近下课,同学们也笑容灿烂的把作文交上来了,看到同学们如此表现我心中暗暗高兴,也为自己这次教学尝试而兴奋,于是我又问道:“同学们,这次写作文难吗?”大家齐声说“不难。”突然一个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举起手说:“老师,原来写作文也这样简单,这是我上的最开心的一次作文课。”我赶快趁热打铁说:“那好,今天的语文作业是一个小练笔,题目是《一堂意外的语文课》。”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欢呼起来,就这样,一堂意外的语文课就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
课后当我翻看学生的这两篇习作时真的让我大吃一惊,作文的篇幅加长了,优美的词句增多了,文章也感人了…….就连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同学也能写出真挚感人、文笔流畅的佳作,看着这一篇篇感人的作文,眼前浮现出一组组鲜活动人的画面。
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的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做出相应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