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案例及点评


感受科学精神  领悟表达方法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李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20课
【设计理念】
教学一篇课文,必须准确把握这篇课文作为选文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依据王荣生教授关于“选文类型鉴别”的思想以及本单元教学主题,本文显然可定为“例文”,因为它用具体事实证明观点的特征十分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尝试运用等方式去掌握这种写作方法,同时,感受到本文所蕴涵的“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的主旨,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
【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读记“机械、漩涡、司空见惯、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核心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能仿写一段话。
3.拓展目标:感受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三个关于科学发现的故事,能从具体事例中正确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并能仿写一段话。
【课前交流】
聊天: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六年级了,学习了许多的课文,从内容上看,有写景的,有写人的,有记事的,还有状物的;从体裁上来看,有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收获可真多!那同学们有没有学过这样一类文章?文章中作者会提出一个观点,并采用一些办法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观点。(板书:提出观点、证明观点、总结观点)我们把这类文章就叫议论文。是不是觉得很新奇?不要着急,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样一篇议论文。
【设计意图:用轻松的聊天,引出议论文,激发学生学习议论文的热情,并初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思路。】
【教学过程】
一、直接入题,明确观点。
1.谈话:同学们,《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名科普作家叶永烈写了一篇议论文。在文章的开头就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了!(出示第一段)
2.指名读,问: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也把这个观点,作为了文章的标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十课。(齐读)读了这个观点,你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顺着课前聊天,明确文章的观点,导入课题,鼓励质疑,引出下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线索。
1.承上导语:“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是问一百个问题或画一百个号问就能得出真理吗?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出示自学提示)文章比较长,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自学生字。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找到解释它的句子,用横线划下来。
2.学生自读。
3.反馈交流:
(1)交流生字,读准字音:洗澡、漩涡、机械、领域、逆时针、玫瑰花
理解四字词语:司空见惯、追根求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2)交流“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意思。你在课文中找到句子来理解吗?
a.指名回答:“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师:从这个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发现真理的条件是什么?(关键词变红)作者还用了一个关联词把这句话连接起来,让我们合作读读。这就是“真理诞生于……”!
b.大家还找到哪个句子?(“纵观千百年来……”。)
师:是呀,这个句子用概括的事例证明了观点。大家读到“从细小的……”时有没有想到一个词?(见微知著)。
(3)理清线索:大家看,文章第一自然段提出了观点,而第七自然段的这句话,又再一次重申观点,总结观点,那课文中间部分就是在——“证明观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与文本亲密地、完整地接触,获得初步的感受,理解观点的含义并理清文章线索,为后面重点学习用具体事实证明观点作好辅垫。】
三、研读例证,领悟表达。
1.导语:空洞的观点是难以让人信服的。在课文中间部分,作者主要写了一些什么?(板书:具体事例)是呀,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作者用了几个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3个)它们分别是关于什么现象的事例?
2.请同学来概括,指名回答。(相机表扬学生利用小结段概括内容的能力。)
3.师生合作,研读例证一。
(1)导语: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举的第一个事例。它是不是像作者说的那样,“只要见微知著……”呢?请大家对应这四个关键词,(读)把这段课文分成四层,每层后划一条长长的竖线作分层线。
(2)学生默读课文,分层。
(3)交流:
a.(出示第一层)我们来看第一层。谢皮罗教授注意到了什么?谢皮罗教授本身的专业是什么?洗澡水的漩涡与机械专业关系大吗?这说明他很怎么样?(敏锐)别人注意不到的细节,他却敏锐地注意到了。这就是——“见微知著”!
b.看到这样的现象,谢皮罗教授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出示第二层)如果你就是那看着洗澡水漩涡的谢皮罗教授,你来问问!(个别读)大家都是那一脸迷惑的谢皮罗教授,一起来问问!(齐读)看到一个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就要问问“为什么”。这就是——“善于发问”。
c.产生疑问后,谢皮罗教授又是怎么做的?(出示第三层)个别读,齐读,去掉“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和“反复”再读,比较哪句更好?为什么?(只有这样写才能体现谢皮罗教授“不断探索”)。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
我们来看看,谢皮罗教授是怎么样做实验的。(补充资料)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谢皮罗教授?(不断探索、锲而不舍)这其中他要走多少艰辛、曲折的道路,产生多少疑问啊!(在课题“问号”下面画“?”)这“一百个”真的是整整的一百个吗?(指很多很多)
d. 这样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第四层)引:谢皮罗发现了(真理)!当谢皮罗发现这个真理时,心情会怎么样?会怎么说?世人实验后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完全正确,又会怎么说?我听出了你们心中的赞叹与佩服!(在课题“真理”下面画“!”)这不就是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吗?
(4)明白对应关系,师生合作读。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例每一层与观点的含义有什么关系?(事例的每一层都扣住了观点的含义)我们合作读一读,老师读观点的含义,同学们读具体事例。“只要……”。由此作者就向我们证明了:(指课题说)“真理诞生于……”。
(5)引发思考,理解写法。同学们,在这个事例中,如果说“见微知著”和“善于发问”是事情的起因,那“不断探索”就是这件事的(经过),最后“发现真理”就是事情的(结果)。同学们一般记叙文写事时,哪部分会详写?(经过)那这件事为什么不把经过写得详详细细的呢?
写这个事例的目的是什么?(证明观点)那在这件事中有没有体现出观点中的意思?(有)能证明观点吗?(能)那就足够了!作为证明一个观点的事例,它就是要紧紧扣住观点,把观点中强调的重点意思突出地表现出来,证明出观点是对的就可以了,与一般记叙文写事是不一样的。(板书:紧扣观点、突出重点)
4.对比阅读,研读例证二和例证三。
(1)导语:下面我们去看看作者举的第二个事例和第三个事例,能不能像第一个事例这样分成四层,紧扣观点含义中的四个关键词来证明观点。(出示表格)
(2)学生分组合作,研读两个事例。
(3)汇报交流:

  具体事例  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发现真理
关于“洗澡水的漩涡”洗澡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这是为什么呢?   紧紧抓住问号不放,进行反复的实验和研究漩涡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有关  
关于“紫罗兰的变色”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是什么?  会不会?  有什么?  什么样?进行了许多实验制成了酸碱试纸  
关于“睡觉时眼珠的转动”   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   会不会?  什么关系?  百思不得其解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   当睡觉的人眼珠转动时,他确实正在做梦。
5.引导小结:通过比较阅读这三个事例,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科学精神和论证写法两方面)这三个事例,它们都是紧扣观点,成功地证明了“只要……”从而证明了,“真理诞生于……”。【设计意图:重点学习第一个事例,再比较阅读,分组学习第二、三个事例,帮助学生高效地学习如何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同时,感受文中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学重难点在此得以突破。】四、拓展延伸,迁移运用。1.导语:能证明作者观点的具体事例只有这三个吗?不是,作者只具体写了这三个,对其它的进行了概说。作者说:“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你能再补充一个吗?请具体说一说。2.学生补充事例,同学们听有没有紧扣观点、突出重点地说具体。3.小结鼓励:好极了!把刚才我们说的连起来,就是一个紧扣观点,突出重点的具体事例了!4.升华主题。同学们从以上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发现真理明明白白的几个条件,似乎发现真理非常简单,人人都可为,但(引原文第八段的第一句话来发问:)……是凭空产生的吗?作者引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又进一步升华了自己的观点。出示第八自然段,师生合作读。看来要发现真理我们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设计意图:顺着课文的意思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学以致用,举事例证明作者提出的观点,及时巩固用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方法,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五、总结收获,布置作业。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发现大家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相信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学生总结收获,引导学生从科学精神和论证写法两方面去总结。相机引导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2.质疑。同学们一堂课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若学生有疑问:很好!有了疑问,就有了探索的理由,希望同学们能紧紧抓住问号,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若学生无疑问:指课题发问,反过来看这个观点,是不是一百个问号之后一定诞生真理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再用具体事例去证明!3.作业:(1)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等。(2)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3)对文中科学事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找并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4.结束语:让我们一起记住这句经过了证明的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以后也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去不断探索更多的真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科学精神、论证写法两方面总结本堂课所学,加深印象;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引发更深的思考,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鼓励学生用具体事实去证明观点。】【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提出观点                                                                          紧扣观点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证明观点                    具体事例                                                                         突出重点                          总结观点【教学评析】《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五组“科学精神”主题之下的第三篇课文。课文的题目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也是课文的主要观点。课文主要用事实论述了“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那么在你解答了若干个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从中感受、领悟到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二是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形式。李老师在教学此文时,本着“用教材教”和“立足学生发展”的语文课程观,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时课堂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合宜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老师“用什么来教”或者学生“学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问题,只有先解决好教学内容问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才有了初步保证。这篇课文是一篇长达一千四百字的长文,摆在教师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材内容的取舍问题。李老师在分析课程标准年段目标、本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准确地将本课确定为“例文”,重点取教材的“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也把对这个写作方法的学习作为三级目标中的核心目标,整堂课从“研读事例、领悟表达”到“拓展延伸,迁移运用”都是在紧紧围绕这一教学内容展开,目标集中,很好地体现了教学内容与语文课程目标的一致,在这个“篇”的教学点上达成了语文课程目标。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了合宜的教学内容就像有了“米”,接下来的问题便是“如何炊”,这便是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如何教”的问题,换个角度也是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徐老师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立足学生发展”的语文观,在教学中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一致,实现了教学内容现实化。我们来看李老师是如何一步一步紧扣教学内容展开教学的:课前,从课文内容和体裁两方面展开交流,巧妙引出对议论文一般思路的介绍,为接下来课堂中学生把握本文的思路提供了上位知识;课始,以“想一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找到“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不断探索,那么在你解答了若干个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这个总结观点的关键句,由此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接下来,以这一句话“牵一发动全身”,重点研讨第一个“关于洗澡水的漩涡的事例”,采用分层对应的方式和链接资料对比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议论文用具体事实证明观点要“紧扣观点,突出重点”,再由扶到放,放手让学生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自主研讨第二、三个事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写法的了解,这期间所有的教学活动的产生都是由教师“引发”学生自主完成的,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终,又本着“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思想,让学生“紧扣观点,突出重点”地具体说说相关事例,这既是对前面“读”的延伸,也是对课后“写”的过渡性指导,这种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风格真的难能可贵。 从李老师这堂朴实、扎实的课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合宜的教学内容+恰当的教学方法=一堂好课”。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