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这个词出现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触摸春天》,学生在预习时多数不留意,误读为“qiāo”,记得第一次执教时,当学生读错时,我立刻纠正,可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仍然有多数同学读错,在我第二年执教本课时,同样的问题又出现了,这一次,我没有及时纠正,而是将这个任务留在课下让学生去查找工具书,确认读音。今年,已是我第三次执教了,当学生的问题再次出现时,我让学生当即查阅了字典,很快就有了答案,并且,有个别学生发现“悄”在作叠词“悄悄”时读第一声,之后的学习中,“悄然”基本上都能读准了。
在第一次执教时,我虽然对学生进行了引导,但只是一味地灌输,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第二次,我错过了教学的最佳时机,把问题留在课后,或许,根本不会有人在课后主动翻阅字典。不可否认,我是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任务。第三次,既让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遇到问题要立刻想办法解决,课堂无形之中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毫无疑问,学生的印象会特别深刻。
孙双金老师曾说:“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三重境界:一是心中有案,二是心中有文,三是心中有人。”的确,教学是一门艺术,要上好课、备好课是关键,一堂课上的成功与否,离不开老师在课前所做的大量准备;是否认真学习了大纲,是否深入研究了教材,是否对课堂做了一定的预设,是否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准备,当课堂上出现“意外”时,不能仅仅受制于教学进度,应当果断地舍弃心中的框架,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做到“心中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