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案例


本周参加了武汉市教育局组织的基础教育精品课微课教学设计,有幸入围,对于微课教学设计的研究也是初次尝试。然而,如何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显然是首当其冲的问题,也是我在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
所谓的“微课”,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微视频。他的特点肯定是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它和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在微课设计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教学流程:
一、引入和结尾新颖、快捷
由于微课时间短少,因此在设计微课的切入和结尾时,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题目关联紧凑,以把更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              
教学片段一:
激趣设境,理解课题。
1.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思是说优秀的诗画作品,诗中有画的意境,画中有诗的意味。今天老师也送给大家一幅画,有没有同学猜到画面对应的是哪一首诗?是的,它就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板书课题。
2.自由读, 发现《渔歌子》与古诗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渔歌子》是一首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是可以配乐歌唱的一种文体。“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抓词眼,线索鲜明
在微课的设计中,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微课设定的教学目标。
我在《渔歌子》微课设计的线索中,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体会诗词的画面美;二是把握词眼“不须归,”领悟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通过品味词的语言,抓住词眼“不须归”,设计了几个流程:初读诗词,感知美景——整体感知,绘画美景——想象画面,品味美景——探寻作者,体悟美景。通过感知、绘画、品味、体悟的学习方法,还原丰富词的画面,体会诗词的画面美,借助作者背景,最终理解词人张志和为什么“不须归”,进而理解了词人自由闲适的思想感情,圆满完成课时目标。
三、力求创新,亮点耀眼
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有了自己独特的亮点,才能提升微课的水准。
我在《渔歌子》微课设计中,根据词的特点以及学情,以品读词之美、领悟词之情为主线,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背景,让学生有层次、由浅入深地细细斟酌,从读中领会张志和追求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境界,感受他的垂钓情怀。随之,欣赏胡令能的《小儿垂钓》,拓展柳宗元的《江雪》,对比两首垂钓诗,感受不一样的垂钓情怀。
一个优秀的微课,离不开精心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单元要素,选择合适的内容,与我们的常规教学有效整合,实现“微课”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切实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和模式改进我们的语文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