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分析
《陀螺》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揭示出平凡小事中包含的朴实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本文以“陀螺”为线索展开叙述,用略带夸张的手法描写“我”不同情况下的内心感受,令人忍俊不禁,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课文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插图在课题处,形象地呈现了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急速旋转的样子,可以帮助没有见过陀螺的学生了解陀螺和陀螺的玩法。第二幅插图在课文中间,生动地展现了小陀螺与大陀螺比赛的场面,有助于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感受儿童玩陀螺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
《陀螺》是本单元第三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旁边留有空白,属于练习性质,侧重引导学生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语句,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了如何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但对于养成随时作批注的习惯,通过批注来加深对文章理解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这篇课文写到“我”与伙伴斗陀螺的游戏经历,能够让很多学生产生共鸣,学生容易代入角色,产生“较深”的体会。因此在本课学习中可以放手让学生用批注的方法阅读,体会人物心情变化的过程,对前面的学习进行承接,通过激活前置经验,建立“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认知链接。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兵、恨”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旋”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3.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4.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立足本课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承担着学生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的学习任务,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1.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3.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认识“兵、恨”等10个生字,读准“钉、旋”2个多音字,会写“否、旋”等14个生字,会写“冰天雪地、否则”等17个词语。
2.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二)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认识陀螺吗?(相机出示:各式各样的陀螺图)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陀螺。像这样的陀螺,我们叫它传统陀螺。(出示:文中陀螺图)一起来看看这样的陀螺是怎么玩的。(播放“玩陀螺”的视频)。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走进课文《陀螺》,感受作者童年的乐趣。(板书课题:陀螺)
(3)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出示生字词,采用齐读、抽读等方式朗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铁钉 旋转 金兵 帅气 恨不得
彻底 溃败 否则 自豪 丑小鸭
提醒读好:“钉、兵”是后鼻音,“品、恨”是前鼻音, “帅、彻、丑”是翘舌音。
指导学生辨析:多音字读音。(依次出示文中的两组句子,抽学生朗读,老师相机出示读音并指导辨析。)
钉:顶不济的,也要钉(dìng)上一枚铁钉(dīng)。
旋:①两只旋(xuán)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xuàn)风般撞向对手。
②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xuàn)床上旋(xuàn)出来的。
(3)认读生字过程中,相机指导易错字的书写,如“旋”重点指导“疋”的书写;区别形近字:帅——师、豪——毫;“尤”可以与“优、忧、犹”进行对比,指导正确书写。
(4)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陀螺讲了哪些内容,然后完成导学单。
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借助导学单把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借助提示,自主批注
(1)谈话:同学们,我们上一篇课文学习了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批注,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进行批注。
出示“自学提示”:
①一边默读课文,一边在你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②批注时注意书写工整,位置合理。
(2)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重点引导批注困难的学生,通过联系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找到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并做批注。)
4.交流批注,梳理体会
(1)自主学习后,小组内展示、交流批注。
(2)请两到三个小组上台展示,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批注时,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里体会比较深的语句进行交流。
交流预设如下:
①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体会:这里让我知道,“我”的陀螺为什么尖部会开裂了。
②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
体会:这里体现出“我”对陀螺的痴迷。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喜欢看书,吃饭的时候看,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睡觉的时间还在看,爸爸妈妈担心我的身体,经常批评我,甚至限制我看书的时间,可仍然改变不了我对读书的痴迷。
③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文中的“我”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我觉得作者的语言幽默。
④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因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当时懊恼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⑤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体会:这句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陀螺的“不可一世”,烘托出大陀螺主人傲慢。
⑥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体会:我对这句话体会比较深,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变成文字的事情,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乐于把生活中的事情记录下来。
(3)借助交流的批注,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和别人批注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交流时,对于学生批注的一些个性化的“体会比较深的地方”,教师要予以肯定;同时引导学生明白做批注时既会有感同身受的地方,也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4)出示表格,根据学生梳理的内容相机呈现“体会比较深的地方”。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预设1:我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还弄明白了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预设2:我们可以一边读课文,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
预设3:我知道了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往往是课文里那些有类似经历的地方、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也可能还会有其他方面让人产生比较深的体会。
总结: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小。这节课,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感受到了“我”对陀螺的痴迷以及“我”因陀螺故事的发展而变化的心情,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布置作业:
①抄写本课生字词。
②把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多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2.能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发现异同
(1)本单元有三篇课文,(出示《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的课后第二题),这三篇课文都是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它们也有不同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预设:《牛和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神态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体会“我”在不同阶段的心情变化及变化的原因,《陀螺》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体会心情;体会心情变化;体会心情变化的过程。
(2)过渡:文中“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怎样的?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2.聚焦词句,二次批注
(1)学生默读课文,根据“学习提示”进行二次批注。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勾画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并把体会到的心情批注在句子旁边。
(2)汇报交流,体会“我”的心情变化。
交流时,引导学生结合文中体现“我”心情的句子和批注进行汇报,教师相机进行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
重点语句交流如下:
①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预设:因为从“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感受到“我”懊恼的心情。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幽默地写出了“我”当时的心情。(板书:懊恼)
②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预设:从“一整天处于恍惚状态”“老想着”感受到“我”盼望得到陀螺的状态,对陀螺充满无限的渴望,因此我在此处批注的心情是“渴望”。(板书:渴望)
③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预设:从“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体会到“我”得到陀螺时的兴奋。(板书:兴奋)
④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预设:从“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体会到因为“我”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当时的“我”很尴尬、难过。(板书:尴尬)
⑤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品到了幸运的甜头。
预设:从“辉煌的时刻”“胜利的滋味”“幸运的甜头”体会到“我”斗陀螺胜利后无比欢乐与自豪的心情。(板书:欢乐自豪)
(3)小结:我们通过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批注体会到的心情,抓住相关词句体会了“我”的心情变化。
3.完成图卡,体会心情
(1)汇报交流二次批注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结合批注的心情,完成“心情变化图”,梳理“我”的心情变化过程。(出示“心情变化图”)
(2)小组展示交流 “心情变化图”,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我”心情变化的过程是:做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时,非常懊恼;盼望得到陀螺时非常渴望;得到陀螺时十分兴奋,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可是陀螺亮相时,因为“我”的陀螺样子又小又丑招来嘲笑,又觉得很尴尬;小陀螺战胜大陀螺,斗陀螺成功,“我”认为是个辉煌的时刻,因而感到欢乐和自豪。
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
4.结合情境,理解句子
(1)过渡:这次斗陀螺的胜利,不但给了“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出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引导学生交流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作的批注,进行充分交流,说说自己的理解。
②引导学生关注第8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联系课文语境理解句子。
预设: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的这个又小又丑的陀螺,最后却击败了威武的大陀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仅仅从外表来评价一个人。
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句子。
出示选择题,引导学生借助不同的生活情境进行辨析。
下列哪种情况表达的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意思( )
A.我们班××同学,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和同学说话,却在一次班级讲故事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
B.××同学在半期测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便自以为天资聪明,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完成得很马虎,结果成绩一落千丈。
C.××同学每天坚持练琴,终于在市级钢琴比赛中获奖。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还想到了什么?
预设:读到这句话让我想到了清洁工,虽然他们穿着朴素,长相又特别普通,但他们却用劳动让街道变得越来越干净,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们不可以以貌取人。
(3)小结:同学们,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我们可以通过联系课文语境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中的人与事,结合生活情境进行理解。
相机出示:联系课文语境,结合生活情境,理解句子意思。
5.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预设1:一边读课文,一边批注与“我”心情有关的词句,体会到“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预设2: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以联系课文内容和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思考。
(2)布置作业:
阅读本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结合自己的批注,根据下面的表格进行梳理。
六、板书设计
七、课外阅读活动推荐
(一)类文阅读《陀螺的自述》(作者:高平山,摘自网络)
阅读任务:自主阅读《陀螺的自述》,练习运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注意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做批注,也可以从多角度做批注。
阅读短文:
陀螺的自述
大家好,我是一只木陀螺。前几年曾经风光地被小主人玩过,从此被小主人扔在抽屉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抽屉里的玩具可多了,有开得飞快的遥控汽车,有会在天上飞的遥控飞机,还有会走路的蜘蛛侠……各式各样,琳琅满目。
一天,抽屉里来了一个新成员。它也是一只陀螺,但它和我不一样,是用木头做的,而且光溜溜的。它看上去非常威武,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面还有五颜六色的图案,边上有一层坚硬的钢片,十分漂亮。它不但漂亮,而且它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叫“赤焰神鸟”,它转起来飞快,还会不时地闪出红光呢!听说这段时间一直是小主人的玩伴。瞧!它走进抽屉的时候得意洋洋。它一眼就看到了我,“赤焰神鸟”瞟了我一眼,压低声音说:“多么难看的陀螺啊!真是给陀螺家族出丑。”它话音刚落,旁边的玩具也都跟着嘲笑起我来,都说我难看。听了这番话,我伤心地躲到一边去了。“赤焰神鸟”又得意地说:“瞧我,优雅的身躯,坚硬的攻击环,样子是多么美丽。而你呢?光秃秃的身子,没头没脑的。”说完,抽屉里又是一阵哄笑。我听了,更加伤心了。
终于有一天,太阳从西边出来,小主人翻出了我这只丑陋无比的陀螺,用蝇子拴在我身上,然后用力一拉。我想这下可得争气了,要不然又会被扔回抽屉里了,我使出吃奶的力气,拼命地转,小主人用长长的蝇子抽打我的身躯,我越转越快,蹦起来,落下去。好几次转累了,扭来扭去,差点要停下来时,在绳子的抽打下,重新鼓起精神转动起来。小主人玩得大汗淋漓,还是不肯歇,嘴上还自言自语:“还是这只木陀螺好,怎么也不会停下来。”看着小主人兴奋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再也不是一只被人瞧不起眼的陀螺了。
(二)拓展阅读《我的童年》(作者:季羡林)
阅读提示:冰心奶奶说:“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我们在本单元感受了童年的成长,让我们再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的童年里,去领略童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吧!
阅读短文:
我的童年(节选)
这个学校靠近南圩子墙,校园很空阔,树木很多。花草茂密,景色算是秀丽的。在用木架子支撑起来的一座柴门上面,悬着一块木匾,上面刻着四个大字:“循规蹈矩”。我当时并不懂这四个字的含义,只觉得笔画多得好玩而已。我就天天从这个木匾下出出进进,上学,游戏。当时立匾者的用心到了后来我才了解的意思,觉得他是非我族类。
我虽然对正课不感兴趣,但是也有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那就是看小说。我叔父是古板人,把小说叫作“闲书”,闲书是不许我看的。在家里的时候,我书桌下面有一个盛白面的大缸,上面盖着一个用高粱竿编成的“盖垫”(济南话):我坐在桌旁,桌上摆着《四书》,我看的却是《彭公案》《济公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等旧小说。《红楼梦》大概太深,我看不懂其中的奥妙,黛玉整天哭哭啼啼,为我所不喜,因此看不下去。其余的书都是看得津津有味。冷不防叔父走了进来,我就连忙掀起盖垫,把闲书往里一丢,嘴巴里念起“子曰”、“诗云”来。
到了学校里,用不着防备什么,一放学,就是我的天下。我往往躲到假山背后,或者一个盖房子的工地上,拿出闲书,狼吞虎咽似地大看起来。常常是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吃饭,有时候到了天黑,才摸回家去。我对小说中的绿林好汉非常熟悉,他们的姓名背得滚瓜烂熟,连他们用的兵器也如数家珍,比教科书熟悉多了。自己当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英雄。有一回,一个小朋友告诉我,把右手五个指头往大米缸里猛戳,一而再,再而三,一直到几百次,上千次。练上一段时间以后,再换上砂粒,用手猛戳,最终可以练成铁砂掌,五指一戳,能够戳断树木。我颇想有一个铁砂掌,信以为真,猛练起来,结果把指头戳破了,鲜血直流,知道自己与铁砂掌无缘,遂停止不练。
学习英文,也是从这个小学开始的:当时对我来说,外语是一种非常神奇的东西,我认为,方块字是天经地义,不用方块字,只弯弯曲曲像蚯蚓爬过的痕迹一样,居然能发出音来,还能有意思,简直是不可思议。越是神秘的东西,便越有吸引力。英文对于我就有极大的吸引力:我万没有想到望之如海市蜃楼般。
综观我的童年,从一片灰黄开始,到了正谊算是到达了一片浓绿的境界--我进步了。但这只是从表面上来看,从生活的内容上来看,依然是一片灰黄。即使到了济南,我的生活也难找出什么有声有色的东西。我从来没有什么玩具,自己把细铁条弄成一个圈,再弄个钩一推,就能跑起来,自己就非常高兴了。贫困、单调、死板、固执,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接受外面信息,仅凭五官。什么电视机、收录机,连影都没有。我小时连电影也没有看过,其余概可想见了。
今天的儿童有福了。他们有多少花样翻新的玩具呀!他们有多少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呀!他们饿了吃面包,渴了喝这可乐、那可乐,还有牛奶、冰激凌。电影看厌了,看电视。广播听厌了,听收录机。信息从天空、海外,越过高山大川,纷纷蜂拥而来:他们才真是“儿童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是他们偏偏不知道旧社会,就拿我来说,如果不认真回忆,我对旧社会的情景也逐渐淡漠,有时竟淡如云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