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重难点的突破


重难点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并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里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可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感觉面临着这样的难题:学生对圆明园是陌生的,对140多年前的圆明园感觉更是遥不可及的,只单纯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受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忽视朗读,在课堂上仅仅是把图片的堆砌展示给学生,很显然也是不可取的。于是,我就巧借多媒体,把学生的看、听、读、感结合起来,收效果然不错。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片段
教学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圆明园从“景色诱人”到“一片废墟”的图片,并在播放结束时,将图片定格在“一片废墟”这张上。
师:同学们,这一组图片全都来自一个地方——圆明园(板书)。你能告诉我,你看到了有关圆明园的一些什么吗?
生:我感到它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真是太美丽了!
生:我要是能去亲眼看看该多好啊!
生:后面几张图片显得太荒凉了!
生:像是被火烧了!
生:像个垃圾站
生:前面可以说是景色诱人,但后面就成了一片废墟。
师:从“景色诱人”到“一片废墟”这个过程叫——(相机完成板书:的毁灭)
……
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它们急切地想知道,圆明园的过去究竟是什么样,又是如何被毁灭的。他们的主动意识就尤其强烈,也就为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奠定了基础。
《圆明园的毁灭》重难点突破:
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本着以读为本,先让学生读——自评或读——互评,使学生从文字上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此基础上,我相机引导:
师:你感觉圆明园美吗?
生:美,太美了。
师:想去看一看吗?
生:(惊喜地)想!
此时,我出示给学生自己搜集到的“雷峰夕照”、“武陵春色”、 “蓬莱瑶台”、“平湖秋月”……
学生在图文结合的基础上,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万园之园”的不可估量的美。
此时,课堂基调却突然变了。
师:可是,这样一个“万园之园”却被两个强盗毁灭了。就让我们重新回到1860年,去看看它是如何被毁灭的吧。
大屏幕播放影像资料。
通过播放圆明园的被毁场面,并配以解说词,使学生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激起情感波澜。
师:面对着这圆明园废墟,你想对在坐的各位,你想对所有的中国人说些什么呢?
生:中国人,一定要记住:落后就要挨打。
生:耻辱!
生:我要好好学习,将来重建圆明园。
……
在同学们积极的发言中,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又一次得到了升华。
《圆明园的毁灭》解决策略:
在这次教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图文结合(视频资料与课文语言结合)的效果是不可忽视的。我个人认为:不能把利用多媒体当作负担,必不可少,尤其是优质课评比时。但有针对性的使用,还是有必要的,并不是用了多媒体就是“花哨”、“不实在”。但同时,这节课后,我更感受到了补充材料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感情的重要作用。如果在这节课中,我能多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好。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