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乌塔》教学案例分析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乌塔》
<教学设计>
《乌塔》是小学四年级语文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描写了一个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历欧洲的事情,反映了国外少年儿童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也表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励我国少年儿童努力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充分思考,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多位学生的回答,互相补充,使答案更完整。接着,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再读课文,讨论乌塔是怎样的一个孩子,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在书上做批注。学生充分讨论后,让他们每组派代表展示,要求说说各自的理由。学生都说得很好,“乌塔独立自主、有主见、胆大心细、自食其力、会待人接物、热情……”有的学生甚至从课文中微小的一个词语中谈他们的体会。对此,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然后,我又让学生表明自己的立场:“你对乌塔独游欧洲是怎样看的?”这下,48名学生一下子分成了两派,一派学生认为乌塔还小,不应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太危险;另一派学生认为只要做好充分准备,乌塔可以一个人外出旅游,这样对她今后的成长会有好处……。对此,我适时组织了辩论会,要求每人必须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班里又一次掀起了高潮。最后,我对学生的观点作了总结:乌塔独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学习,但是作者并不是鼓励大家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的机会,营造了一个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围,因而,整个课堂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上出现了十分活跃的局面。更让我感到欣慰与激动的是:虽然同学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但每个同学都大胆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经过辩论,彼此互相质疑答疑,大家都增强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水平,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这不正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阅读要有自己的理解吗?
<案例分析>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由于对“个性化阅读”的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往往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偏差。那么,怎样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和文本展开对话,深入理解内容,并且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呢?
这是一种大胆的教学设计。此案例成功之处在于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当中教师自始至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体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在孩子们的质疑、补充中,大家对乌塔有个全面、深入的认识。对“乌塔独自旅行的做法到底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从同学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这节课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另外,这节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出的“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这一目标。在课堂中,教师大胆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的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使学生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发挥得很到位,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最后的小结也恰到好处,使学生明确了课文的写作目的,作者是要孩子们学习乌塔独立自主的精神,而非学习她独自旅行。
整节课从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出发,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体验,所以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