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勇气》课件


《花的勇气》课件
  教案设计
《花的勇气》课件
  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应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在自主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设计中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这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后,可让学生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谈一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的感受,升华思想。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2)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2)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巧妙质疑
  教师出示课题,学生书空。
  教师导言:看到这样的课题,你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预设:花怎么会有勇气?花会有什么样的勇气?什么是“花的勇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花”入手导入新课,既消除了上课初的紧张感,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为本课学习做好了铺垫。“善思者善学”,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大家对于“花”的印象产生了强烈反差,促使学生学会了思考。
  二、明确目标,初读课文
  1.教师引学:阅读课文给我们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回忆一下我们以前的学习过程,要学习阅读课文,首先得读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读课前“导读”,从导读中归纳出本课的三个学习目标。
  阅读提示:
  (1)作者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3)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
  3.教师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扫除生字障碍,纠正字音。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认读:吕、滥、厘、刷。
  (1)强调字音:“铺”是多音字。
  (2)引导学生巧学妙记字形。
  ①吕:上下对“口”。
  ②滥:破竹篮(监)打水(氵)。
  ③厘:“厂”“里”小得很,十倍才是分。
  5.认读词语。
  泛滥 厘米 齐刷刷 气魄 遗憾 傲然挺立 怦然一震
  (在原文中找到带有词语的句子并读一读。进一步梳理文章的脉络。)
  6.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并试着填写学生活动卡。
  7.教师引学:作者经历了这么复杂的心理变化之后,他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文中的话。 (出示:“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引学: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
  教师小结:这就是作者最终的感悟与体会,从小小的花儿的开放体会到生命的意味, 是——勇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借助“阅读提示”制订学习目标是本环节的最大亮点。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梳理作者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感知。作者对维也纳的花两度失望和两度惊喜的情感变化,使文章起伏有致,具有吸引力。学生在梳理事情经过时,很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品读课文,情感共鸣
  教师引言:刚才我们认真读了课文,看到了作者先后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象。
  (预设:三个画面——没有花儿的绿地,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花儿的原野)
  教师引学: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景象,作者看到了花的勇气。让我们也来细细地读读课文,欣赏这三幅画面,去发现花的勇气。
  小组合作学习,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变化呢?
  教师引导学生读合作学习的要求:
  1.选一个心情的词语,找出有关作者心情变化的具体句子。
  2.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变化?
  (一)体会作者的失望之情。
  1.学生用“____”画出表现出“我”感到失望的句子,抓重点词句体会心情。
  (出示:“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泛滥”。
  (1)“泛滥”在这里是形容什么的?(指绿色实在是太多了。)
  (2)如果,你平时见到这样一大片绿色连着绿色的草地,你会有何感觉?老舍爷爷见到无边绿色的草地,他曾写下了如此美丽、醉人的句子。学生齐读。
  (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教师引学:可作者面对着无边的绿色却产生了“泛滥”的感觉,你从“泛滥”这个词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失望的心情。)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的失望之情。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寂寞”。
  (1)“寂寞”是什么意思?如今作者却用在草地上,为什么?让我们填一填。
  没有花儿的陪伴,草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花儿的陪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虽不见“失望”两字,但“寂寞”“乏味”“泛滥”这些词语把作者的心情与感受暴露无遗,字字句句都是失望。难怪作者在开篇这样写道: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失望之情。
  (2)过渡:所以,寂寞的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作者失望了,因为草地上无花。那么这草地上果真无花吗?
  (二)体会作者的遗憾之情。
  1.学生默读描写作者遗憾之情的段落,画出描写花的句子。
  2.教师出示课件。(“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1)教师引学:读了这句话说说你的感受?可以抓词语说。
  (预设:生:“满满一层”说明花儿多;
  生:“白的'、黄的、紫的”说明花儿颜色多;
  生:“纯洁、娇小、鲜亮”说明花儿美;
  生:“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说明花儿多,长得好;
  生:“只要就”说明花儿的生命力强;
  生:“一使劲儿、齐刷刷”说明花儿朝气蓬勃、壮观。)
  ①教师引言:此刻,你最想看到什么?
  预设:生:我想看到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
  生:我也想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花儿一下子从草地里钻出头来。
  生:我想看到这片草地一下子成为花的原野。
  教师引言:是的,这也正是作者的心愿啊。来闭上眼睛,想象这些花儿一下子全冒出来了。有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来,慢慢睁开眼睛。(课件动态出示花的原野的图片,伴着悠扬的抒情音乐。)
  ②过渡:在失望不已的作者眼前呈现出了一个色彩斑斓、无边无际的花的世界,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惊喜、高兴)可是作者在惊喜之余反倒觉得——(遗憾)。从哪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遗憾之情呢?
  (出示:“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
  (2)过渡:连续几天的冷雨凉风,使“我”担心看不到遍地花开的美景,心中不免有点儿遗憾。正当作者带上遗憾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的路上,却发现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三)体会作者的惊奇之情。
  1.课件出示图片和句子:“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1)教师引导体会喜悦、惊奇之情,指导朗读。
  (2)教师重点引导品味“改天换地”“傲然挺立”。
  ①“改天换地”是不是说天地都改变了?改变的是什么?联系整句读一读。回顾画面的不同。(出示三个段落)
  ②教师导学: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改变的仅仅是眼前的画面吗?学生自读。 小结:整个心情,从失望到惊喜,又从怕见不着花儿的遗憾到无比的兴奋。因为曾失望、吃惊、遗憾,所以这一片花的原野使作者激动不已。
  2.教师导学:看到这巨大的变化,作者是什么样的心情?(惊奇)为什么感到惊奇呢?(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而是在冷风冷雨中冒出来呢?小小的花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气魄?)
  (四)体会作者的震撼之情。
  1.“拔地而起”是形容什么的?(山峰、建筑物等。)
  2.是啊,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危峰兀立拔地而起,拔地而起的都是该让我们抬头仰望的,一朵朵小花又怎能拔地而起,值得我们去仰望呢?
  3.作者是用这个“拔地而起”来表达自己的那份“震撼与敬佩”的心情。指导读最后一段,读出内心的震撼与敬佩。
  设计意图: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通过对“泛滥”“寂寞”“拔地而起”等词语的理解,更好地体悟人物的内心,相机指导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将朗读与理解巧妙结合,将理解与表达巧妙结合,将知识传递与精神升华巧妙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这里的朗读指导不是技术上的指导而是心灵净化后的提升!在学生一遍遍动情的朗读背后传递的是他们内心深处一次次心灵的震撼。
  四、拓展训练,升华“勇气”
  1.教师创设语境:一朵朵小花迎着冷风冷雨绽放着,绽放着,每一朵都有自己的姿态,每一朵都发出了绽放的心声,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原来花的美丽来自勇气!那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的声音在草地上回荡,共同汇聚着一个生命的声音,是——勇气。此时此刻,同学们听到花开的声音是什么?勇气。(再次齐读课题)
  2.教师引言:你们的气魄让我震撼,也让我明白了——
  3.教师引言:你还欣赏哪种花?说一说。
  (出示图片和文字:
  凌霜傲雪——梅花
  梅花傲风雪、斗严寒的精神,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伟大风骨。
  总领群芳——牡丹
  牡丹雍容华贵,被人们誉为“花中之王”,它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独立冰霜——菊花
  菊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菊花独立冰霜、坚贞不屈,格外受到人们青睐。
  从容优雅——兰花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王者之香”的美誉。)
  4.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写话。
  出示:花的勇气——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
  种子的勇气——(在石头重压下破土而出)
  梅花的勇气——(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
  ( )的勇气——( )
  5.诵一诵。
  梅花(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松树(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竹子(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荷花(出污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
  菊花(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6.教师导学:你认为什么是真正的勇气,我们可以凭着勇气去做什么?(生自由谈)
  7.总结升华。
  教师总结:花儿面对风雨,依然拔地而起,开得如此美丽,靠的是勇气!是的,有了勇气,生命才会傲然挺立!勇气是一种决心,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擦干泪水,咬紧牙关,力争成功;勇气是一种气魄,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藐视一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勇气是一种胆识,在困难面前,她让我们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以大无畏的气概,笑对人生。总之,在困难面前,勇气所展示出的临危不乱,从容不迫的气概和不言放弃,永远自信的人生信仰,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旨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让学生对生活有所感悟,升华情感,指导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将感情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惜,坚持之情,培养拼搏向上,坚忍不拔、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五、链接原作,延伸阅读
  《花的勇气》这篇课文定格的只是维也纳四月的画面,只是春天的一个画面,三、五月间的画面同样迷人、诗意、浪漫、震撼,你看:
  转天醒来时忽见窗前一束艳红艳红的玫瑰。谁放在那里的?走过去一看,呀,我怔住了。原来夜间窗外新生的一支缀满花朵的红玫瑰,趁我熟睡时,一点点将窗子顶开,伸进屋来!它沾满露水,喷溢浓香,光彩照人;它怕吵醒我,竟然悄无声息地又如此辉煌地进来了!你说,世界上还有哪一个春天的画面能如此震撼人心?
  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冯骥才所写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去细细品味带着温度的词语,欣赏带着生命思考的画面。用心感受作家细腻的情怀,读后记录一下你的感受。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生动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作者被小小的花儿傲风斗雨的精神所感染,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就是——勇气。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孩子们得到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得到了他们张扬个性的机会,得到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甚至得到了一生受益的做人原则——他们怎样成为一个有勇气的人!在课文的尾声升华思想的环节中,孩子们踊跃发言,对勇气的认识简直成了至理名言,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语文知识在同升同长。语文课既实实在在又让孩子们的情感价值观得以体现,这一点主要归功于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所“得”。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