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课《狐狸分奶酪》教学反思


2017年12月19日,“一课多上”教学活动如约而至,12月19日,在二四班一上,12月20日,在录播室带领着我二五班76个孩子进行二上。两节课面对同样的内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地点,总感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自我感觉差强人意!感觉自己对小学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强!
纵观两节课,有太多预设与生成不太契合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刻反思。
在12月19日二四班的一上中,课堂上,前面的“激趣导入”“识字教学”“写字教学”“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六个环节都勉强达成预期效果,但是最后一个“情景朗读”却不甚理想。课后我们二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尤其是我们的教研组长芳芳老师给我这节课的得与失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并且给予了我许多改进的宝贵建议,特别是她对我最后一个“情景朗读”环节的指导与更改建议,让我恍然大悟,受益匪浅。
她说我设计的这个环节与小学语文是相悖的,没有一个小学语文教师会这样一个个地向学生抛问题,而应该是把这些问题巧妙地变为课堂的过渡语,把问题涉及到的课文相关内容有的放矢地显现在多媒体上,让孩子一目了然,从而达到“情景朗读”的目的!而不应该一个个地把问题罗列在多媒体上,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哦,李老师的一席专业而又诚恳的一番话语直中要害,仿佛一语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我还是停留在初中语文课堂的思维,总认为课堂上,应该用一个个问题去引发孩子的思考,启发孩子的智慧,从而使学生脑子都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达到学习的目的!原来,我又一次自作聪明,跌了一个大大的跟头!小学课堂却绝非如此!
于是课后按照李老师的提议,开始重新梳理思路,认真细致地修改课件。自以为已准备充分而又周密,随时整装待发!
12月20日,在录播室进行二上!在初读课文环节,我依然和一上一样,安排了两次朗读,第一次,是我进行师范朗读,要求孩子们边听边用“—”画出所认为优美的词语,用“?”标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并且要求孩子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是读完之后没有及时反馈!因为自我意识里认为“画出优美的词语”全凭孩子各自的喜好,每个人对知识的需求,这些不需要反馈;对于第二个问题:“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认为此时只是让学生边听我读边思考,边酝酿,等到下个“自由朗读”的环节之后再展示,所以也没有反馈!可是这一切“不需要反馈”只是我一个刚入门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己之见!实则不然!只要有问题有要求就必须有及时有效的反馈,否则问题设置就形如空气!这是本节课第一大缺憾!
接着我又要求孩子像我一样声情并茂地自由朗读课文,这次依然在大屏幕上出示朗读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对于这个环节,我的预设是:在多媒体上出示“课文讲的是_____帮熊哥哥和熊弟弟_____,最后自己却把奶酪吃光的故事。(概括事件方法:什么人  干了什么事   结果怎么样)”,让孩子一目了然,并且从中学会概括事情的技巧!
可是,这个环节反馈却显然没有那么及时有效,而自己精心设计的反馈方案顿时也黯然失色:本想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通过概括一件事而掌握概括所有事情的方法技巧,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结果却令人汗颜。预设得这么周到,可是却没有巧妙地恰如其分地出现在最需要展现的时候,没有收到课堂生成的喜悦。真得觉得太多的遗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大缺憾!值得我深刻反思。
当然,经过芳芳组长对于我“一上”的提议,“情景朗读”环节达到了预期效果,尤其是到了分析“狐狸”和“小熊”的形象这个环节,当我发出“找学生亲身上台演一演狐狸,当一当小熊”的指令时,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欢呼雀跃、跃跃欲试。看到他们一只只高举的小手,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展示的欲望!孩子们轮番表演,一轮比一轮精彩,一次比一次到位,就在孩子们捧腹大笑的时刻,狐狸的“狡猾与奸诈”以及小熊兄弟两人那种“斤斤计较、贪心、不肯礼让”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进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想必他们一生都会铭记!在今后的岁月里,只要提到“狐狸”和“小熊”,相信他们都会忍俊不禁!这是本节课比较成功的一点!
最后的“小组讨论”环节“:如果你是小熊,你会怎么做?”,显然讨论的时间太短暂,因为我发现时间已经不充裕了,所以显得有些流于形式!
总之,纵观整堂课,无论是在教学环节的设置还是在教学时间的掌控上,我都需要反思改进。我将继续努力,在反思中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专业的小学语文教师!恳请我的同行都能像芳芳组长那样多给我提宝贵的意见,这样我才能快速成长起来!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