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个晚上的时间,聆听了北京师范大学吴娟教授主讲的这节课。
吴娟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这个假期在朋友的推荐下,聆听了一系列北京师范大学老师主讲的课程,对于在线学习设计有了新的认识。开头吴教授对于在疫情下,教师当主播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回顾。
教师普通反映太难了,要做视频、要录制、要指导家长,要在线答疑……而家长面对小神兽 ,转身变成班主任……从孩子们的实际来看,觉得还在寒假,把五星分期付。无论从一方面,都感觉太难了。
在面对面的课堂,适应区:技术操作无障碍、教学内容讲解娴熟、师生互动畅通无阻、现场情况灵活应对。
在线教学,非教学适应区:师生异地,诸多经验无法迁移,工具软件操作不熟练,状况层出不穷手慌脚乱……
实际应该比吴教授讲的更忙乱,针对教学这一方面,连十八线的小城市的老师都要当主播,平时用个电脑也仅会打字,会制作一些简单的表格,一夜之间就要当主播。所准备的不仅仅是这一课程的内容 ,还有心理与技术……
一、如何统一: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
在学习的内涵包括神经科学:学习是脑加工的过程 ,是脑对激刺激产生的反应,它包括脑对信息的感知,处理和整合。从神经科学视角:脑感知信息到处理信息到整合信息。
认知心理学:学习是认知加工的过程,它包括信息的输入,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输出。认知加工过程:信息输入到信息处理,到信息输出。
教育学:学习是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导致行为出现持续的。可测量的、特异性的改变 。学习的过程 :感知信息到认知加工到整合输出。
在线上与线下学习过程中,线下要注意完成线上发布的内容,线下主要是认知加工的工程,去完成线上的作业,要有条理化。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有痕,有痕是学习过程,让老师在线上真正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
二、线下线下混合式学习设计:指导理念
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理想的教学环境,以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新型学习方式
——何克抗 2005年
三、线下线下混合式学习设计:操作流程
分析: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情况等。
准备:资源材料、工具软件、活动日历等。
开发:教学课件/微课,学习活动,评价量表等。
实施:线上线下教与学的活动。
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真实性评价。
在温馨提示中:1、老师根据不同的学生和内容有效地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进行教学。2、促进学习者主动地利用资源和媒体进行主动的学习。3、鼓励学生与教师、同伴和学习环境进行交互,而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
四、线上线下混合学习设计:以语文为例
介绍的一块阅读软件很适合阅读,三余阅读APP的功能
①优质的课内阅读内容,②多元化阅读实践活动③阅读者阅读过程/阅读状态的数据记录④阅读学科知识/图谱图式化呈现。
表现出来的结果是:1、善于读书:在阅读应注重方法和策略提供阅读活动的工具;2、乐于读书:与同学和师友共读,建立班级的线上和线下阅读圈在阅读中收获快乐;3、勤于读书:移动 阅读等方式,充分利用闲余时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面对语文教学中中阅读这一块,吴教授提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阅读方式,并把阅读进行了细化,共同初读、个性化细读、群体研读、反思回读。在共同初读里,从阅读材料入手,打卡记录、社会化批注;个性化细读中语义细化形成专题,个性化选择专题,读书随笔;群体研读中的在线读书沙龙,专题互访和评价;反思回读中多元成果,书评,读书小报,数字故事……这才到最后的生命体验。
原以为在读书方面一直都努力,感觉还做得不错,听了吴教授的讲解,才明白,只是刚刚入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理,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越学习越感觉自己的知识的匮乏。
20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