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我和学生们在未来教室进行了一堂《风娃娃》第二课时的教学展示课,《风娃娃》是部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浅显易懂、优美有趣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美好心愿,以及妈妈对它的指点和鼓励。第二、三自然段讲风娃娃做的两件好事,转动风车,吹动大船,得到大家的喜爱,享受着做好事带来的快乐。第四自然段通过风娃娃的想法,能察觉它被喜悦冲晕了头,有点儿自以为是。第五、六自然段讲风娃娃因为方法不当,给人们帮了倒忙,受到了大家的责备。第七自然段写了风娃娃的委屈,妈妈的提醒和点拨。这个故事告诉学生“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则应突出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方法,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
《风娃娃》第二课时学生要达到的目标有两个:1、我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一个道理。2、我会根据提示,讲讲这个故事。为了有效地达成这两个学习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打开思维,激发思维碰撞,深入文本思考。
在导入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以课后“读一读”中的描写生活中的“风”的词语切入,配上各种不同风声的音乐,让学生聆听、朗读、观察、找发现,既拓展了词语,也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初步了解到风能给人们带来好的或不好的影响,以此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内容的学习。
《风娃娃》是一篇哲理性很强的课文,这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巧妙的情境设计能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深入文本,逐渐吃透故事背后的道理。
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我首先带领学生通过问题:1、风娃娃为什么会来到这些地方呢?2、风妈妈为什么会说:“孩子,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提炼出课文的前因后果,把课文的整个大的框架摆在学生面前,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初步感知风妈妈说的话,并以此为线索串起整个课堂,让学生始终围绕理解风妈妈最后说的这句话来层层深入理解。
学生的脑海里有了這篇课文的整体框架、梳理出风娃娃做的几件具体的事情之后,接下来就是和风娃娃一起走进它的世界,在更加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风娃娃的做事的心情。为了让学生们更加真实地体会风娃娃的做事态度,我在课堂上不仅把朗读作为训练的重点,借助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语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同时,也创设了种种情境,如让学生在朗读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们通过实物演示什么叫“断断续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风娃娃来表演吹转风车,真实地体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等词语。再通过想象:喝足了水的秧苗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来理解风娃娃帮助人们做好事之后的心情。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让男生们来扮演船夫大声喊号子来理解船夫拉船的辛苦和不易。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实物演示、观察,能更加直观地理解词语的意思,学生带着观察到的动作和感觉再次朗读,能更加准确地把握朗读的语气和感情。不仅达到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的效果,而且也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氛围。
在研读第四、五自然段时,我给学生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通过想象猜测风娃娃在理解了妈妈说的话之后会做些什么。学生通过想象猜测让风娃娃做对别人有用的事情,把妈妈说的道理变为实际行动,这样让学生借助情境换位思考进而层层接近道理,遵从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剥洋葱一般让学生由外到里理解道理,又从内到外地践行这个道理。
一个一个的情景创设,把课文中的文字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变得活跃起来了,有了思维的碰撞,课堂也就有了更多令人期待的生成。
情景创设的目的不是为了课堂教学表面的热闹喧哗,而应该是架接学生与文本,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桥梁,激发学生思维碰撞走向文本深处。作为学生学习的帮手,老师更要擅长在课堂上及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给学生创设促进学习的有效情境,让课堂真正地高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