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给一二班的孩子一起共同学习了绘本故事《提多坐火车》,培娜老师参与了听课。
这节课我用时44分钟,通过预设的三个教学活动:1、观察封面及扉页,进行猜测与构想;2、读绘本;3、再次回到绘本故事中,从图片和列车员的“很安静”切入思考、交流;4、分享交流自己的第一次,来预设达成如下三个学习目标:1、知道提多在第一次坐火车的旅程中发生的五件惊心动魄的事件;2、能辨析出来这五件事情皆为提多由想象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而不是现实;3、能够欣然接纳生活学习中出现的每个第一次,在每个宝贵的第一次中得以成长。
与一二班的孩子一道学习的这44分钟,课堂流程是顺畅的,活动是有序的,目标的达成度可用百分之七十五来量化。同时,通过课堂上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引发我的思考也是有些烧脑的。
表现一:孩子们在观察、猜想、听故事的过程中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猜测更是大胆而又真实,可再次回到故事中,对绘本进行深度解读的环节,孩子们似乎如释重负,于是思想游离,窃窃私语、做小动作、不经大脑思考即刻举手等想象便相继出现;二、辨析虚幻与现实的这个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在低层次处徘徊,各说不一。在自我反思和培娜老师的交流中,我们达成如下共识。第一种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普遍存在的,源于孩子的正常认知和长期形成的思维习惯——“读完一个故事预示着绘本阅读活动的‘大功告成’”。这是长久以来,不仅是孩子也是我们成人的普遍认识;此外,孩子缺乏应有年龄段该具备的思维品质,这需要引起我们成人的高度关注和有效引领。第二种现象源于我的问题设计不当而引起。我用“提多坐火车的旅程中都发生了哪些事情?”目的是为了达成第一个学习目标,可这个问题的表示无疑把孩子带进了“现实”的误区,为后面的引领设下了障碍。于是,准备在接下来的再教活动中,从故事结束时,列车员说的一句话中的“一路上都很安静”切入,引发孩子思考:1、对于提多来说,他的旅程安静吗?为什么?由这个问题,引发孩子们回顾提多一路上通过想象发生的五次遭遇;2、为什么列车员叔叔说“一路上很安静”?从而使孩子们在结合图画的基础之上,辨析出五件事请皆为提多的想象。如此,为接下来的另一个问题:这五件事情的共同点是什么?提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从而引发出提多第一次坐火车时的紧张心情,尽管绘本故事里从未提及。
“上一上,才知道!”这就是实践的意义,否则我们只能是停留在画饼充饥,纸上谈兵的层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