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目标、贴近生活 ——谈《以诚待人》口语交际课的情境创设


以诚待人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课文的口语交际主题。紧扣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是本节课情境创设的核心。
首先,教材中列举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与“以诚待人”相关的情况,提示学生想一想: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对待,再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例讨论:我们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然后针对如何做到以诚待人提出好的建议。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二学段的口语交际要求是: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再者,四年级学生对于什么是以诚待人已有自己初步的理解,但如何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认真倾听,把握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再主动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此外,在具体的事例中如何做才是真正的以诚待人,也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明确。
所以,基于以上对于教材、课标和学情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够说出自己对于以诚待人的想法,并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与其交流。2.明白什么是以诚待人,并在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3.针对如何以诚待人提出自己的建议。
而紧扣上述目标,我创设了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大情境,以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表达自己对于以诚待人的想法,并在具体事例中实践对于以诚待人的想法。
即,通过已录制好的视频向所授课班级的学生求助,视频中是5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跟“诚”有关的烦恼,以真人情境还原的形式拍摄。5个小视频的结尾学生都向观看视频的人请求帮助,以解决这些难题。这样的情境真实、形式新颖,极容易激发学生帮助同龄人的热心,不仅于不动声色中将课程的主题抛出,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也是对学生以诚待人之心的实践。
这5位同学遇到的难题分别是:1.在商店里,我发现一个大人和一个小朋友买同样的东西,可小朋友却受骗买贵了,我该上去告诉小朋友真相吗?2.和朋友约好周日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可妈妈却突然告诉我周日要去看望生病的姥姥……3.大街上常常有乞丐,看起来很可怜,我是否该给他们钱?4.寒假我向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并签了借书日期,可是现在超期了我却没还。说实话会受罚,我能编个日期填上吗?5.老师检查口算题卡,好朋友没写完,他向我恳求把答案借给他抄一抄。前几天他刚帮过我,我要借给他吗?
它们每一个都取材于真实的学生生活,是大家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思考的意识,从而运用自己的智慧切实解决问题。
但仅仅止于此是不够的,学生不仅要明白在遇到上述情况是怎样做是以诚待人,还要通过实践和深入交流去进一步内化。因此,紧接着,我引导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小组讨论如何做才是以诚待人,然后上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可以是演一演,也可以是说出自己的想法,或者是其他方式。在展示的过程中,演一演的同学通过还原当时情境,在具体做法中实践了自己对以诚待人的认识。例如:和朋友约好周日去参加生日聚会,却因为姥姥生病而去不了。学生是这样做的:首先及时告知朋友无法准时赴约,其次说明真实原因并表达歉意,最后提前送给好朋友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从而紧扣目标2“明白什么是以诚待人,并在具体的事例中体现出来”。
而有的小组是通过讲述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以诚待人的看法,例如,对于 “大街上有乞丐,该不该给他们钱”这一问题,某小组认为应该给乞丐钱,原因是心存善意,帮助弱者,这是以诚待人的方式。他们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这则紧扣了目标1中“能够说出自己对于以诚待人的想法”这一点。
而在每组学生展示过后,其他同学紧接着在教师引导下交流:在刚才他们的哪些做法中,感受到了“诚”?针对例一,同学们指出:第一,向朋友坦诚无法赴约,这是以诚待人;第二,去探望生病的老人,关心长辈,这也是以诚待人;第三,向朋友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这是对朋友的真心,同样也是以诚待人。针对例二,同学们提出疑问:假如乞丐是受人胁迫或者骗人,是否还要给他们钱?能够针对他人想法提出疑问,首先要做到认真倾听,这于无形中实践了目标1“认真倾听他人的看法与其交流”这一点。而通过大家的交流,有同学提出:即使“一万个人中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骗子,也至少因为自己的善心帮助了仅有的那一个人”,赢得了全班同学的掌声。至此,学生对于如何做到“以诚待人”已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明白在具体事例中该如何实践。最后,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无法展示所有问题的解决方法,教师拿出摄像机并提出:请同学们针对如何以诚待人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录下来带回给视频中的学生观看。
如此,整个大情景贯穿始终,潜移默化中已经达成了本节课的所有目标。
伊河路小学  杨晨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