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老师是长风中学的一名年轻的语文教师,今天(2017年6月21日)听他执教《云南的歌会》一课,甚感后生可畏。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欣赏与赞美。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地流淌而出。王荣生教授说:“一堂好的语文课,主要的标志就是教学内容正确并使学生有效地获取相应的经验。”语文教学就是要从言语的层面进入文化的层面再从文化的层面进入言语的层面,在言语和文化之间走一个来回,从而引领学生智慧诗意的言语人生。要达成这样的理想状态,准确的文本解读关键。《云南的歌会》是民风民俗单元的开篇之作,对传承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具有典范作用。刘方老师执教的《云南的歌会》,关注的是云南的歌会文字背后的“生命”,他引导学生细品“山野对歌”、“山路漫歌”、“村寨传歌”三个歌会,去积累语言,习得方法,去体味云南人民淳朴本色的美和天人合一的生命状态。
一、以教师的“点”为引线。
沈从文先生的散文如一杯香醇的酒,一字一词总关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教学的过程是塑造生命的过程,在课堂上要为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营造温暖的氛围,搭建有利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刘方老师以生为本,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视角,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上,学生活动充分,对话平等,气氛融洽,听者不只看老师的精彩表现,更关注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成长。
1、情境导入,让学生快速的走进文本。刘方老师老师先借用前一天迎江区举行的首届“最美童声”校园歌手大赛中的黄梅戏《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激趣导入——唱歌在云南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那么都会有哪些人在唱歌?在哪里唱歌?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唱歌?这三个问题一抛,文章的思路就出来了,文老师在黑板上用不同的颜色一展示,学生立即就大致把握住了这篇课文。所以课堂的设计非常自然轻松,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一个个难点、重点。
2、激励评价,使学生精准的品析文本。刘老师善于运用温暖而智慧的语言多元化地评价学生,通过互评、师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悟中评,以达到析形象,明方法,悟情感的目的。同时,刘老师还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讨论、探究、对话和互动的状态,善于捕捉动态生成点,真正践行了让师生的生命在语文课堂上美丽的成长。可能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和地域文化差异等原因,学生对云南的民风民俗不太了解,在品读的角度、深度和效度上还不够完美,但正是这些真实的遗憾让我们看到了一堂原生态的语文课,这样的课才是最本真的语文课。
3、作业布置,引领学生运用文本。“生活即教育”,生活有多宽,语文就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用语文作业去引领学生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提升语文素养,发展个性品质,做生活的有心人。刘方老师设计了“以黄梅风情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极富安庆地方色彩的文字,尝试从演唱的人物或者从演唱的环境等角度欣赏黄梅艺术的魅力。”这样设计的目的,既可以指引学生去巩固、运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形成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对家乡地方戏进一步的了解,抒发自己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二、以学生的“读”为主线。
《云南的歌会》以随笔漫谈的形式,富有情趣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手法在“歌会”的大标题下,描绘了三个别开生面场合中唱歌的情景。三个场合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文虽然是描写音乐的佳作,但首先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品析词语、句子,感受语言文字创设的美妙情境。而这关键就是让学生“读”,怎么读?刘方老师在本次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种朗读方法。
1、以快速阅读课文达成感知文本。为了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的阅读,刘老师提出了问题:“谁在唱歌,在哪里唱歌,怎样的形式?”这种问题设计直接指向阅读目标和要求,具有较强的真对性,并且阅读着力点集中在文章的重难点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在阅读中能起到导向作用,学生在快速阅读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
2、以个体朗读达成品味“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刘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把住“导”的位置,形成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的对话,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即使有的学生的品析语句显得是非常幼稚、浅显,但刘老师都给予肯定。
3、以集体朗读达成情感共识。集体朗诵是学生阅读课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从而达成情感共识。课文的第三部分村寨传歌。这是一次民歌的展览,是一间民歌的课堂。场面宏伟,气势壮观。是本课的重点文段,因为是最热闹的,是“大合唱”。因此,它更适宜于学生集体朗读。为了让学生对云南的民歌有直观的感受,刘老师以课件展示了歌会的盛况画面,并配以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仿佛置身于少数民族的歌海之中。
商榷与建议。1、讲读、课件要一致,不能出现教师的讲解在前,课件展示画面拉后的情形;2、个体展现要全面,课堂上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展现自己;3、赏析文本要中的,无论是整篇的课文或文段,还是具体的句子或词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做深入地分析,不能只停留在文段或语句的表面。
当然,即使公开课上暴露出一些问题,也不是什么羞愧的事,恰恰是一件好事,为大家尤其是刘方老师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因为任何一堂公开课都应该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更何况刘老师这节课仍不失为一堂高效的公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