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钓鱼的启示》《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原作者是詹姆斯?兰费蒂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
这篇课文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这篇课文回忆了34年前,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傍晚,“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获得终身启示的事,说明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从钓鱼到放鱼,最后写34年后的启示。最后一部分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大量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描写,是本文在表达上的一个特点。而理解课文的重、难点,就要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着手。
学情分析
钓鱼获得的启示,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围绕启示,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诱惑人的“鱼“指的是什么,是学生学习的又一难点。由于学生的年龄、经历的局限,领会起来很难。教师可以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联系实际来理解。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皎洁、告诫、鲈鱼、鱼鳃”等词语。
2、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 “我”不愿意放鱼的理由及父亲坚持要“我”这么做的原因,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评价任务:
1、通过指名读、师生评价、齐读、辨析字形、教师范写、学生练写的方式检测目标一。
2、通过抓住事件六要素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朗读等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默读批注,交流展示,师生对话,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不愿意放鱼的理由及父亲坚持要“我”这么做的原因,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有这样一本书——书上没有一个字,却处处都是学问;书上没有作者的姓名,但每个人都是这本书的作者,你们知道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吗?(生活)
英雄所见略同,就是生活!
2、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著名建筑设计师詹姆斯?勒菲斯特结合自己生活写的文章《钓鱼的启示》。【板书:钓鱼的启示】
3、区分形近字“钓”“钩”或者“钧”,总结方法。
4、齐读课题。
5、课题质疑,相机评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把课文认真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多读几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本课要求会读的词语,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观察生字,指名学生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4、重点指导“溅”“践”“诫”,讲解部件“戈”“戋”的写法,师范写。
5、学生练写,同桌评价。
6、解决质疑。
7、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方法:六要素法。
三、深入朗读,感悟道理:
1、为什么“我”不愿意把鲈鱼放回湖里,【板书:不放】而父亲却坚持要“我”这么做?【板书:放】默读课文3-9自然段,抓住关键词句,留下你思考的笔迹。
2、交流为什么“我”不愿意放鱼?
预设:(1)感受鱼非常大,所以不愿意放鱼。
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2)作者好不容易才钓上这条鱼。
学生谈感受,教师评价,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3)“我”和父亲都很得意,说明鱼很漂亮,难得一见。)
创设情境,指导读出作者和父亲心情的得意。
(4)课文还有那个地方告诉我们作者不舍得放的原因呢?(周围没有人。)总结方法:抓住关键词句,加深体会。
3、交流“我”那么不愿意放鱼,父亲为什么坚持让“我”这么做呢?
(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4、同桌两人分角色来读4-9段,走进对话,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5、小组展示读书,师生配合读4-9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
6、创设情境:采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你在想什么?学生说体会,教师评价,指导朗读。
采访学生:假如你是这位父亲,你坚持让孩子放鱼,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不容置疑的坚定,教师评价,创设语境,指导全班朗读父亲的话,感受父亲的内心。
总结方法:透过父亲的神态“盯”,走入了他的内心,感受了他丰富的情感,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
7、学生继续交流“我”心情的变化,指导学生读好“我”的话,体会“我”不愿放鱼的心情。
8、板书文中描述“我”心情变化的词语。
9、师生配合再读4-9自然段,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总结方法:在叙事中加入心理描写,可以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
四、总结:
月光如水的夜晚,这次钓鱼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也给了我终生的启示,读——
课文中还有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就让我们下节课一起探究,去体会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放 不放
得意 急切 乞求 依依不舍
教学反思:
1、在字词基础的教学上,我尽量使用形近字区分的方法,既帮助学生区分容易写错的字,又有方法的渗透。
2、在设计时,我十分注意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充分的预设,由学生的回答来引出主要问题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3、基于学生已经学过的学情,将课文的一些简单的流程进行简化,重点突出感受人物的情感、内心和对“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体会感情”等学习方法的指导。
4、课文朗读指导努力实现“以读代讲”,采用多种多样的朗读方法,使学生充分融入情境,进行角色置换体会人物内心。
5、我经验尚浅,课堂评价不够精彩,需要继续磨练评价的方式和语言,做到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重点和闪光点,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
6、要牢记设计课程时的目标,明确自己要教什么,才能更加流畅、得心应手、收放自如。
中原区外国语小学 常冰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