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反思


今天,《小学教学》编辑部的老师来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我准备了一节公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边课文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这节课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希望通过学生对小女孩幻象与现实的对比朗读,体会到幻象的美好和现实的残酷,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她命运的悲惨,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深切同情。
教学中,我认为本课的亮点在于:以读贯穿教学,我重点指导学生在擦然第一根火柴时,看到大火炉的指导朗读和学法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品读,在品读中画出重点语句进行品悟,形成见解。最后进行学法总结,让学生采用“读、画、思、议”的方法自学小女孩看到烤鹅、圣诞树、唯一疼她的奶奶时是幸福的,说明她渴望得到温暖、食物、快乐与疼爱。而火柴熄灭之后,幻想消失过后的小女孩是不幸的,特别是她幻想的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是根本不存在的,引导学生感悟现实的冷酷。
在学生汇报时,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最深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加强理解。教学中既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参与,又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朗读评价以及指导反馈不足。我原以为这篇童话故事孩子们都很熟悉,课文朗读应该很熟练,可事实是一些孩子只是知道故事内容,朗读并不理想,这对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情感造成了影响。二是课堂时间把握不够理想。由于在朗读指导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阅读没能完成,这给本节课留下了一个不小的遗憾。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