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第三学段《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组
教学主题:作家笔下的人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
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基于阅读
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教材分析
  《临死前的严监生》是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片段,通过对这个片段的阅读,让学生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从中体会作家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写人的方法。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3.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半文半白,不少字词的用法与现在不太一样,虽然课文附有部分注解,但学生在理解上还是有困难的。从学生的现有水平看,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接触过人物描写手法中的动作神态描写,但欠缺用准确的语言概括的能力。而高年级习作要达到课标要求的“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教学目标     
1、 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阅读正音、课后听写等,学生能够认识“侄、痰”2个生字,
会写“监、侄、郎”3个生字,掌握“侄子、穿梭、郎中”3个词语。  
2、 通过朗读课文,互动交流,学生能够感受严监生的人物形象,并学习作者抓住人
物动作描写人物的方法。  
3、 推荐阅读《儒林外史》中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
评价任务
1、、课堂上,通过学生朗读正音,课后听写等方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  
2、课堂上,对学生关于严监生形象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结;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老师向学生推荐阅读《儒林外史》中描写人物的其他片段,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进行《儒林外史》人物形象的读书交流。
教学活动过程

环节学习过程评价要点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3)活动一(3分钟) 1、            根据老师的描述,迅速抢答下列语句说的是哪个人物。 2、            明确单元学习要求。 3、            板书课题,理解监生,并正确书写。 读准字音   (评价目标一)
二、出示目标,明确要求(2)活动一(2分钟) 1、出示目标明确要求。   (评价目标一、二、三)
三、检查字词,扫清阅读障碍(3)活动一(3分钟) 1、指名学生朗读,及时正音。 2、师生合作,共同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5)活动一 1、            这是一篇白话文,与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不一样,读起来比较拗口,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2、            生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1、   本文到底讲了严监生的什么故事? 2、   生说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二)
活动三 1、出示《儒林外史》中的话. 2、生读这段话说说了解到他家庭怎么样?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评价目标二)
五、细读课文,感受形象(12)   活动一 1、再次读文章,划出严监生非同一般举止的语句。 2、交流 感悟形象   (评价目标一、二)
活动二 1、            仔细默读课文,用---画出他旁边的诸亲六眷是怎么认为的?用波浪线划出严监生分别是什么样的反应? 2、交流,总结:一个家财万贯的严监生临死前牵挂的不是银子,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个亲人,而是--(两茎灯草);不是两位舅爷,而是---(两茎灯草)。除了灯草还是灯草。 感受形象,学习写法   (评价目标二、三)
六、拓展运用,明晰写法(10)活动一 1、            同学们,短短三百多字就让我们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谁能说说作家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特点的?(动作、神态)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句子—— 2、            明晰写法 感受形象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 1、了解其它文学名著中的吝啬鬼形象,推荐阅读《儒林外史》 感受形象 (评价目标三)
七、 目标达成检测样题(5)1、 看拼音写词语。 读准字音,正确书写 (评价目标一)
2、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理解内容,感受形象 (评价目标二、)
附:板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 两根手指——两茎灯草 吝啬鬼、守财奴       
《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反思
《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五回,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作者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可谓是人物描写的经典之作,较之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这其实是说明他不是一个点不起两茎灯草的人。那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那种爱财胜过爱命的吝啬鬼形象呢?我觉得只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反复的朗读和感悟,透过严监生的动作、神态,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字词过关,扫清障碍
本文是古典白话文,在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把文章读通顺显得尤为重要。如,揩揩眼泪,一声不倒一声,一茎灯草,一日重似一日等,在朗读时学生会有难度。像诸亲六眷、郎中、哥子、医家、穿梭、
插口、记念、登时、故此,在理解时会有难度,所以在检查预习环节,重点检查了以上内容,为课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特别是体会词句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揣摩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一篇古典讽刺小说。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很有特点。
在学习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句子的时候,我抓住文中“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严监生的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代表的到底是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那是怎样的摇头?” “面对大侄子、二侄子、奶妈一再的误解,此时此刻他的内心怎样?”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的急切,心急火燎。“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让学生体会严监生从失望到绝望的心情。“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三、感受人物形象,学习写作方法。
在对文本有了深刻理解后,我问学生:“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很多学生都说他吝啬、爱财如命,也有学生说他是勤俭持家、是节约。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人物形象,我先让他们理解吝啬和节约各是什么意思?吝啬是指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当用的不用。而节约是指节省,不浪费的意思,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然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根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是吝啬。其实,对于这一人物的理解,也许不同的人去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多元解读,强调独特感受和体验,但是任何作品的价值都有一个主流解读。主流解读是大多数读者的理解和体验,也是我们解读作品、理解作品的基础。所以,老师还要起到一个良好的主导作用。另外,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我还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学习本文作者的对人物细节的描写方法,在感悟严监生的吝啬后,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再设身处地的想象严监生会对二侄子、奶妈说什么,既学习了写作方法又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不足之处:
时间的分配上,前松后紧。主要是在字词朗读及理解方面,今后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还要做得更扎实一些,目标要求要更具体一些。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