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分析
《王戎不取道旁李》选自《世说新语·雅量》,这是统编教材进入三年级以来选取的第四篇文言文,选取的文言文都有内容简短、语言浅显、内涵丰富的特点,它们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够激起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这篇课文讲述了王戎幼时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一些小朋友出去游玩。看见路边有一棵李树结满了李子,大家都争着跑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说:“这树长在大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真如此。“道旁苦李”这一成语便出于此。课文虽然简短,却生动地给我们刻画出了一个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聪明孩童形象。
课后有三道习题,题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对学习文言文一以贯之的学习要求。题二是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结合注释是读懂文言文最直接高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才能讲好故事。对本课的学习不仅要读好课文,读懂故事,还要明白“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三年级接触小古文的学习之后,对这种篇幅短小,语言通俗,蕴含道理,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小故事是很感兴趣的。了解了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基本上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内容。课后提出的把故事讲一讲,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可以做到的,不过,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故事讲生动。激发每个学生课下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3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目标解读】
课后习题的安排体现了从读到讲的过程,多形式地读好课文,结合注释读懂故事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在读懂的基础上讲清楚故事内容体现了紧密的层级联系。结合课后习题的安排和单元训练重点拟定以上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感受人物形象。
【重难点目标解读】
中段学生对理清故事情节,抓住主要信息进行复述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目标2和3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目标。由于选编的文言文比较浅显易懂,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读懂其中的道理,但对人物形象的评价却不一定全面,故目标4是本课的难点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精卫填海》、《司马光》全文让学生读一读。
2.师小结小古文的特点:
这两篇小古文都是用短短的几句话写清楚了故事的内容,可见小古文虽短小,但句句都是精华。
3.揭示课题,学习生字“戎”。
教师板书词语“王戎”,指名认读,读准字音,并提问:谁能结合注释说说王戎是谁?学生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世说新语》一书封面,谈话激趣:《世说新语》这本书中有1200多个文言小故事,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其中关于这位王戎的故事有好几则呢!
正确识记“戎”的字形。指名说说该怎么记住它?
教师相机点拨: 右上的“戈”代表兵器,左下的“”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武器的总称。
学生交流“戎”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相机小结:斜钩的书写要把握好弧度,写得挺拔舒展,两个撇画要写出区别,第一个是竖撇,第二个是斜撇。
学生练写,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斜钩是否写舒展。
4.读懂课题。
(1)教师将课题补充完整,指名读题目,教师相机点拨:注意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全班齐读课题。
(2)提问:你能通过课题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道旁”就是“道路旁边”,“李”指的是“李子”,一种水果。
小结:把关键词语的意思弄明白,再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就能知道课题的意思,还能猜到课文大概讲了什么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入课题,重在引导学生巩固“结合注释”“抓关键词”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简介《世说新语》,有助于激发学生读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整体感知。
1回忆学习小古文的方法。
(读准确、读通顺、读懂故事;感受人物形象;讲讲这个故事。)
2.出示读的要求:(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自读,注意文中的生字要读准确,可以把课文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自读要求进行评价,相机学习生字:“竞”。
预设:与“竟”进行区分:“竟”:终了;表示出乎意料等,根据自己的积累给它组词:“竟然”。“竞”: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是“争着”,根据自己的积累给它组词:“竞争、竞选、竞相开放”。
5.点拨长句子的停顿。
预设:“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的停顿不够恰当,该怎么停顿比较好?
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思考:“折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把树枝压弯了?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读好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预设:“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中也出现了“道边”停顿也是一样的。
6.小结:古文里的长句子不好读,如果我们把长句子读通顺了就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7.熟读课文。(停顿线出现)
(1)自由读课文,读给同桌听。
(2)指名读,评价,教师范读课文,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朗读,说说老师的朗读好在哪里。
(3)男女生比赛读。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目的是让学生的朗读真正做到正确流利。老师的范读节奏鲜明、音韵优美,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较好地把握朗读文言文的节奏,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三)读懂文言文,练习讲故事。
1.结合注释,读懂故事内容。
2.结合注释和同桌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3.指名交流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三年级学《守株待兔》的时候,我知道古文中“走”表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说的“走”,在古文中用“行”来表示,所以现在常常说“行走”。文中“竞走”一词指争着跑过去,这个词发展到现在,变成了一项体育运动项目。
预设2:“之”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指名汇报:两次“取之”中的“之”在本文中都是指李子。“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和学习伙伴讲讲故事。
(2)指名讲,师生评价。指名讲,师生评价。
(评价要求:讲清楚内容。)
5.讨论:小古文的特点是短,要把这个故事讲生动,怎么办?(想象人物的言行举动)
(1)寻找故事中引发想象的地方,进行交流。
(2)小组内讲好故事。相机出示讲好故事的小贴士:肢体语言的妙用。
(3)展示汇报,师生评价。
(评价要求:讲清楚内容,讲生动。)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进一步引导学生巩固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句意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帮助学生懂得可以把文中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为讲述故事作好铺垫。
(四)读懂道理,感受人物形象
1.出示:你知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吗?
2.预设引导过程:
(1)在这个故事中王戎和大家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如果你在现场,你的做法是什么?
(3)你用哪个词评价王戎?为什么?
(4)王戎的故事,你联想到了身边的谁?
预设: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文彦博树洞取球等故事。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篇新的小古文,认识了一位王戎这样聪明、爱思考的小伙伴,下课后请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也讲给身边的人听一听吧!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