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后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教学《唯一的听众》一课,我力求以“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串起学生读、品、悟、说、写的心智活动。
《唯一的听众》是一篇新入选的文章,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的帮助。每每读着这篇文章,我心里涌动的那种感觉便是感动。坐在桌前反复地诵读它,心里想着如何让学生走入这字里行间去感悟那份爱。故事本身就是“一股闪烁着人性光辉的清泉”。那么我就把它定位为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和学生共同欣赏、学习。考虑许久,我的教学思路是带领学生读课文首尾,体会“我”在音乐方面的变化,再联系全文探究变化的原因,深入研读老教授的言行。以老教授为主,“我”的变化为辅,体会老教授鼓励年轻人成材的美好品质。
读
带着愉悦的心情,我和学生们一同品读《唯一的听众》。由于本文情感真挚,适合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开课后,我几乎没提什么理解性的问题,只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初读、分组细读。研读老教授的言语时,让学生自主读,自由朗读,读得充分;分角色朗读,配乐师生共读,读得有层次;在老师点评下的精读、美读、赏读,读得有效果。如,为了让学生能发现描写老人神态的三个句子中都写到了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开始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完后,仅有五六个学生举起手表示有所发现,看来情况还不够理想;我又让学生一起有感情地把三个句子读了一遍,通过精读,这次发现的有十几个了;接着我又让个别有感受的孩子再把句子好好读一读,用他们的感受去感染更多的孩子,又有更多的同学有所发现。在这过程中,体现的是老师对还没有发现的同学的期待、耐心与信任,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课堂的投入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在这节课上,我始终让学生自主去读书、去思考、去探究、去感悟、去讨论、去表达,读中感悟,读中领会,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审美的享受。
品
在教学中,我紧扣住描写老教授的寥寥几句话语和神态平静的三个句子,让学生在品读这些句子的同时将“我”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变化穿插其间。如何穿插,这是课文的难点,我采用灵活、启发的教学方式。在这堂课中,学生还是比较积极的。当我让学生自由选读老教授的话语,喜欢哪一句就读哪一句,学生争相表演。当一位学生富含感情地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即兴而发,充当作者感激地与那位“老教授”握手,说:“谁会拒绝你的要求呢?对于我这音乐白痴,竟有人想当我的听众!谢谢你,很荣幸!”这是这节课的一处亮点。
教师活化教材,学生乐了,思维也就活跃了,全身心地投入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习。课堂上听到的是洋溢着感性气息的话语:“你这老教授怎么撒谎了?”“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不断发言:“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前一个同学的发言……”
悟
课文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我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学而教。这样,既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又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生都有了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如,这眼神包含着对我的爱、对我的赞美、对我的鼓励、对我点滴进步的高兴、对我的期望……这一句句话从他们的嘴里迸出,让我看到思维的火花在碰撞。又如,学完课文后,我说:“学到这里,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尽情地说吧!”学生的回答颇为精彩:老教授你真是高明的教育家;我想对作者说,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幸运地是遇到了这么好的“伯乐”;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鼓励是人生最美丽的礼物……这样精彩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真正走进了课文,感受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在此基础上,孩子们也谈到了“我”成功的原因──自己不懈的努力。更为可喜的是孩子们能联系自身,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学会了感恩,更感悟到自身的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处亮点。
写
在总结课文时,我动情地说:“同学们,一个人的成功,既离不开别人的鼓励、欣赏,也离不开自信、努力。只有在爱的土壤里,只有在汗水的浇灌下,人生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来,这是老师在读文后的一些感悟。请同学们拿起笔吧,将我们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孩子们兴趣非常浓厚,我只要求写一句,而有的孩子甚至写了两三句,而且写的质量也较高。孩子们这样写道:“当别人失去自信心时,多鼓励他吧!──陈贤鉴”“善意的谎言能使人成功。──佘梓沛”“自信心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张育柔”这也是这节课的又一处亮点。
虽有这些可喜的火花,但还有一些教学上的不足。公开课上,为了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少生枝节,希望学生能顺着教学思路学习。全体同学都理解了吗?他们参与学习的活跃度、专注度够了吗?这节课在组织管理,心理调适方面所下的工夫还是不够的。
枫溪小学 徐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