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很多时候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看了一节小学语文公开课的视频,视频里的老师声情并茂地为学生范读课文,听的我一身鸡皮疙瘩,我觉得我这辈子也做不到这样朗读课文。听过我朗读的老师给我的评价都是太“平淡”了。这就是我参加朗读训练营最大的原因。
读《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光是题目我就读了好多遍,开始我总是不自觉地把重音放在“的”,跟着录音读了好几遍,勉强过关了,正文又有好多问题,文中有好多人物对话,我该如何突出不同的人物呢?听录音,跟读,找配乐……自我感觉差不多了,再听自己的录音,又觉得哪里不对。听了朗读群里老师们的指导和赵杰老师的范读,我读《十六年前的回忆》太刻意了,没必要纠结音色的不同,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情境和课文提示语结合自己的读可以自然地区分人物,我们是老师,朗读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读《两小儿辩日》是最难的了。赵杰老师指出我的问题:第一要弄清楚两小儿争辩的是什么,重音应该放在哪里?第二是朗读要有精气神,不能“太平”!我一整天都在想到底应该怎么读,我一遍一遍地对比自己和赵杰老师的录音。在阳台上读,跑厕所里读,躺床上读,读到晚上也没有读到自己满意的,最后问题集中在“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近也”这两句,争辩的问题在日中时远和日中时近,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这两个问题。
现在想想,平时在课堂上我的范读实在是不到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更是不到位了。通过本周的朗读,我觉得重点在于理解,声情并茂地朗读并不是在矫揉造作,好的朗读也不一定非要让人起鸡皮疙瘩。只有深入地理解课文才能读好课文,老师理解了,读正确了,才能指导学生。
在朗读方面,我是老师,更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