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 | 语文名师胡元华设计五下第一单元习作课


胡元华简介
胡元华,福州市学科带头人,福州市骨干教师,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语文教师。获得过全国语文教学大赛一等奖、福建省习作教学观摩评比特等奖。多节示范课例在各级赛事中获奖。合作出版的教学专著《作文笑传》《小莲藕学作文》《小莲藕学写话》等,深受小读者喜爱。有百余篇教育教学类文章发表于各类期刊杂志中
那一刻,我长大了
胡元华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
【学习要点】
1.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把感到自己长大了的“那一刻”的情形写具体。
2. 写完后和同伴进行交流,并根据建议修改。
【课前准备】
1.记载成长经历的影集、日记等。
2.回想自己成长经历中最难忘的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竹笋在出土之前,一直在地下默默积蓄力量。而到了某一年春天,春雷唤醒大地,当它破土而出的那一刻,它就会以惊人的速度快速生长。刚出生的雏鹰,每天在窠臼里嗷嗷待哺,鹰妈妈会不远千里地寻找食物喂养它们,精心呵护它们成长。直到它们羽翼丰满,鹰妈妈会将它们全部推出窠臼,那一刻雏鹰们都将展翅飞向无垠的天地间。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长大,有时就在那么一瞬间。
【设计意图:通过大自然中典型的事例,让学生感受生命中某一时刻所带来的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打开思路,回忆成长的每一刻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稚嫩的。你们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模样吗?课前,老师请大家带几张小时候的照片,大家现在一起瞧一瞧,你们能认出是哪些同学吗?
2.交流成长的变化:除了个子更高了,样子变化了,你觉得自己和小时候相比,还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你长大了?
交流汇报:
预设:学了更多本领,会做很多小时候不会做的事,变得更勇敢,体力更好了……
小结:同学们在这对比之中,发现自己每天都在长大,这样的变化来自各个方面。让我们试着用关键词,罗列出这些变化???
交流分享:
(1)关键词:知识更丰富
长大后的我:学到了更多知识,会解方程,能用英文做自我介绍。
(2)关键词:更独立
长大后的我:能自己乘坐公交车上学。上周末我用“地铁+公交车”组合的方式去看望爷爷奶奶,他们都不相信我是一个人来的。
(3)关键词:更有毅力
长大后的我:上周我参加了践行,也就是徒步活动,和爸爸一起走了好几个小时,能坚持到底。我觉得我的毅力、耐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4)关键词:更勇敢
长大后的我:不再怕黑了,现在可以一个人睡,爸爸妈妈加班不在家时,我也能照顾好自己。
……
小结:是的,成长不仅是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成熟,从同学们所写的这些方面,老师确实看出了大家的成长。
【设计意图: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个人的变化都很大。通过关键词可以聚焦成长中的某个印象最深刻的方面,来体会成长带来的变化。】
二、变式思维,打破常规的某一刻
1.刚才大家交流的大多是引以为豪的进步。但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并非一帆风顺,很多成功也是在失败的经验中获得的。所以,我们还可以试着逆向思维,从另一个角度去选择成长的事例。
(1)在“跌倒”中成长。(难忘的经历或锻炼)
(2)在反思中成长。(理解爱 、回报爱)
2.这两方面,都是一种逆向构思的角度。
(1)在“跌倒”中成长。(失败与挫折)
“跌倒”并不是指真正的摔倒,而是指生活经历中的“跌倒”,比如一次失败的痛苦。
还有可能是什么?(一次沉痛的教训或是遭人误会的苦闷等)
这些“跌倒”的经历,使我们磨练了意志、提升了修养、修正了错误,这就是一种“从内部打破”的成长。
(2)在反思中成长。(换位与理解)
成长的滋味有酸甜苦辣,除了刚才大家说的收获,成功的体验,其实我们还遇到过生活中的琐事,比如:家长和老师的批评责怪,与同学的争吵。
而成长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成熟,遇到问题时,能从父母、师长、同学等他人的角度进行换位思考,学会反思,体谅他人,这样的成长更有力量。
小结:鸡蛋从外部打破,叫食物;而从内部打破,叫成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打开思路,用逆向思维的方式,从不同时空、不同场景中感受成长的变化,突破思维的局限。在写作前,从记忆中捕捉更多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三、精选素材,定格成长的“那一刻”
1.审读题目,发现“那一刻”。
同学们的这些变化,有的是每一天的点滴进步所累积而成的;而有的是在那一刻,发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本次习作要求让大家写的是哪一类型呢?
确定要求:哪些提示语能让我们明确题目要求?(“那一刻”“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情”“当时”)这些提示语告诉我们重点是对一个时刻的具体描写,如果写一个经历较长时间完成的事,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
2.启发谈话,明确“那一刻” 。
启发:“那一刻”,就像一个转折点,让你发生了改变。这样的转折点,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件事,也可能是你读到的一本书,甚至是书上的一句话……本次习作的关键,就是要写好这个转折点影响你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审题,明确题眼,关注“那一刻”,将写作内容明确为给自己带来成长变化的那一个时刻。对“转折点”的交流,就是把成长的经历定格在更具体的时刻,更有影响力的对象或场景上。因此,必须将这一重点部分写具体,才能体现对成长的影响。】
3.写作:写下影响自己的“那一刻”的经历。
要求:写下重点部分,把打动你的原因写具体,详细地写出当时的经历,突出表现事件给你的影响。
4.写完后,自读修改。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并检查自己所写的部分,是否将“那一刻”写具体了。运用修改符号,进行自我修改、增删。
【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教学之最终目的,则在学生能自知其文之优缺点,能辨认所作之文何处必修,何处确然说对。不依赖他人,自为修改。”自评自改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每次习作,都应提示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养成自我修改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回顾整理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通过一个关键事件来体现成长的“那一刻”。该怎样写好“那一刻”呢?让我们一起总结:
事件经历的时间——短,
事件带来的影响——深。
二、交流评点
1.要体现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深,就要把事件过程写具体、写清楚。同桌交流习作,对照这两个要求,互评互改。
2.推荐一位同学的习作评赏,并根据这两个要求评点习作。
集体互评,以欣赏的眼光,发现文中的优点。还有什么建议,可以交流,看看作者是否接受。
三、修改提升
这节课,老师还想分享两个秘诀,帮助同学们修改好这篇习作。
1.大部分同学在选材时,注意到了时间要相对集中。但如何将这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梅花魂》一文中的这一段,学习作者的写法。
作者通过选择外祖父对众多古玩和唯一的墨梅图不同态度的对比,体现了墨梅图在外祖父心中非同寻常的重要地位。对于人物的刻画也非常细致,从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生动地写出了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珍爱。除了写外祖父之外,更直接写出了外祖父的举动对“我”内心的触动。
小结:写出影响之深,可以通过“放大那一刻”来体现,也就是从多角度将事件写具体。
2. 除了将事件本身写具体来体现影响之大外,还可以通过对比自己的前后变化来体现。比如,写“长大后更独立”的同学,现在能自己乘车上下学,那之前呢?如果能写出来,就更具体了。
3.请同学们根据这两个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4.将自己修改后的习作再读给同桌听,根据他们的合理建议再改一改!
5.回家后,还可以把习作读给家人听,家人对你的成长变化最了解,也请他们说说读后的感受。
四、阅读推荐
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和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看看作品中的主人公在成长中都经历了什么,又是哪些人给他们带来了改变?祝大家阅读快乐!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