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乐趣”一词,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后偷偷玩竹节人的过程与感受,表现了童年游戏的无穷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
课文共有29个自然段,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1至2自然段,简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
第二部分:3至7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制作竹节人的经过,以及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无限热情和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同时,也写出了孩子们制作竹节人成功后的喜悦之情。
第三部分:8至19自然段,主要通过写斗竹节人的乐趣,来展现竹节人游戏的巨大吸引力以及“我们”对它的深深着迷。
第四部分:20至29自然段,主要写了“我们”上课时玩竹节人被老师发现并没收了,下课后老师却在自己的办公桌上痴迷地玩。
教材在学习提示中首先提示学生: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接着安排了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从不同的阅读角度去关注文章的内容。第一个阅读任务指向竹节人的做法和玩法,需要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来完成;第二个阅读任务指向人物的情感体验,需要学生好好品读文字,感受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第三个阅读任务指向故事叙述,需要学生把握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关键细节去讲有关老师的故事。
课文有两幅插图,分别展示了“金钩大王”“齐天小圣”和装有红丝线蛇矛的竹节人,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竹节人的各种形象。课后安排了一个思考题,围绕“为完成三个不同的任务,你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这一话题而展开的讨论,三位学习伙伴针对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课前的学习提示形成了回应,同时,也对“有目的地阅读”的阅读实践进行了一次回顾,首先要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其次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细读,提取关键信息或者用心体会,还要根据任务对相关内容进行重点梳理。
【学情分析】
孩子天生爱游戏,文中孩子们对竹节人的痴迷和喜爱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这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的阅读策略和常用的阅读方法,这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习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根据三个不同的阅读任务,减少阅读干扰,快速地找到相关的内容,并且采用恰当的方法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达到阅读目的。不同的阅读任务,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既要综合考虑又要区别对待。
【教学目标】
(一)课文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4个字,会写“威风凛凛、疙瘩”等17个词语。
2.能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二)重点目标
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准备】
学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豁、凛”等10个字,会写“疲倦、别出心裁”等9个词语。
2.能初步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快速读课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阅读,达到阅读目的。
【教学过程】
一、阅读单元要求,明确学习重点
1. 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有目的地阅读”的含义。
(1)导读:“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它对于课文学习有哪些要求呢?
(2)学生谈谈对单元语文要素(阅读部分)的理解。
预设: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3)回顾已学过的阅读方法:浏览、精读、跳读、猜读、批注等。
(4)小结:“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开展‘有目的地阅读’”。
2.揭示课题
出示竹节人图片,导入:“谁知道这是什么玩具?”(竹节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竹节人的课文。”
【设计意图】了解单元学习要求,明确本单元学习重点——有目的地阅读。
二、聚焦阅读任务,学习阅读策略
1.阅读导语,明确任务。
(1)过渡:“本课《竹节人》我们要根据哪些阅读任务来开展‘有目的地阅读’呢?”(板书:阅读任务)
(2)阅读课文导语,了解本课三个阅读任务。
2.借助图表,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学习活动:填写下图。
①交流填表情况,理清文章脉络。(三至四自然段:做竹节人;五至十九自然段:玩竹节人;二十至二十二自然段:没收竹节人;二十三至二十九自然段:偷玩竹节人)
②引导学生关注泡泡提示语:从泡泡提示语中你知道了什么?(后面两部分内容都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3.快速读文,找到相关内容。
(1)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带着第一个阅读任务阅读课文。要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要关注材料中的哪些内容?”
预设:“写玩具制作指南”要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制作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要关注动作、具体玩法。
(2)学生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竹节人制作和玩法的相关内容,做上记号。
(3)交流指导:竹节人制作(第三自然段);竹节人玩法(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五自然段。)
4.细读重点,完成阅读任务。
(1)细读重点段落,写玩具制作指南。
①过渡:“竹节人到底是怎么制作的呢?我们还要重点研读找到的内容。”
②默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并借助下图说一说制作流程。
③学习活动:填写制作指南
(2)聚焦重点段落,了解竹节人玩法
①过渡:“这么有趣的竹节人要怎么玩呢?”
②浏览第8—19自然段,圈画关键词,并借助下图说一说玩法。
③找一找有哪些具体玩法,并圈出相应的动词。汇报交流,相机指导。
单独玩:嵌入、拉紧、一松一紧
两个放在一起玩:放在、对打、卡住、挺着、挨揍
取名号玩:系上、刻在、找到、装在、剪、做、装上、取、粘上、雕成、招呼、打、磕飞、大呼。
④相机指导书写“豁、凛、疙瘩、疲倦、别出心裁”等字词。
认读词语:豁然、威风凛凛、疙瘩、疲倦、呆头呆脑、冰棍、别出心裁、技高一筹、橡皮
正确书写:豁、凛、疙瘩、疲倦、别出心裁、技高一筹
【设计意图】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示范“带着任务阅读”的方法。
三、回顾阅读过程,总结阅读方法
1.引导:“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回顾下,为了完成第一个阅读任务,我们是怎样读这篇文章的?”
2.交流指导。
(1)相机引导学生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一个泡泡的内容进行回顾。
(2)预设:先浏览,找到相关内容,再根据任务细读重要部分;写制作指南就关注制作材料、工具、具体步骤,教别人玩这种玩具就关注具体的几种玩法以及动作。(根据学生发言形成以下思维图示)
3.小结: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找到对应的内容,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这就是“有目的地阅读”,下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另外两个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
【设计意图】回顾阅读经历,梳理阅读方法,在交流中体会阅读策略的运用。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颓、沮、趴、屉”4个字,会写“沮丧、心满意足”等8个词语。
2.能继续根据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根据任务,选择内容
1.导入:“上节课,我们围绕第一个阅读任务,采用合适的方法阅读了《竹节人》,这节课,我们继续围绕剩下的两个任务来读这篇文章。”(板书:带着不同任务阅读)
2.借助图示,回忆阅读过程。
3.提问:“完成剩下的两个阅读任务,要分别关注哪些内容呢?”
预设:第二个阅读任务,要关注“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第三个阅读任务,要关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3.带着两个阅读任务浏览课文,找到相应内容,作好记号。
预设:投入地做玩具:第4自然段;投入地玩玩具: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第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
二、细读内容,完成任务
1.聚焦侧面描写,感受乐趣。
(1)自由读第4自然段,思考:“我”的毛笔真的总是弄丢了吗?为什么?
卖毛笔的老头生意特别好,这说明什么?
(2)交流指导。
预设:毛笔是竹子做的,竹子正好是做竹节人的材料,“我”的毛笔不是弄
丢,而是拿去做竹节人了,老头生意好的原因是大家都去买毛笔做竹节人了。说明竹节人对“我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充满乐趣。
(3)想象孩子们每天买毛笔、做竹节人的画面。
(4)小结:“虽然,作者没有正面描写孩子们做竹节人的快乐,我们却在
妈妈的责怪和老头生意特别好的侧面描写中体会到了竹节人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聚焦细节描写,体会乐趣。
(1)默读第第十一、十二、十三、十五、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找一找从哪些地方看出玩竹节人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
(2)交流指导,品读体会。
预设:十一、十二、十三、十五自然段:取名号、大呼胜利;十七至二十一自然段:喊“口诀”、念“伴奏”、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手痒痒、课本当屏风、搏将起来、看得入迷、伸长脖子。
(3)想象课间上演的竹节人“搏斗”场面,并用一个词形容下当时孩子们的心情。(开心、快乐、喜悦)
(4)小结:“作者抓住孩子们给竹节人取名号、课间斗竹节人的热闹场面以及上课偷玩竹节人的描写,那名号、那声音、那架势、那场面、那画面,处处充满乐趣。”
3.默读课文,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二十至二十九自然段,圈画出关键词,填写表格。
(2)交流反馈:
(3)过渡:“讲故事如果只是把表格中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讲一讲肯定
不好,我们还要细读每个部分,抓住每个部分的关键信息,才能把故事讲好。”
(4)再次默读20-29自然段,画出描写“我”和老师神情的词语。
①预设:
我们:
老师:
②相机认读“大步流星、颓然、暴露无遗、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等词语。
③做一做“大步流星、怒气冲冲”的动作,想象老师没收玩具的情景。
④演一演“颓然、沮丧、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的神情。想象老师玩竹节人的画面。
⑤正确书写“颓、沮、趴、屉”等生字。
(5)借助表格、关键词讲一讲老师的故事。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理解,学习阅读方法。
三、对比过程,总结策略
1.回顾:课文导语提了三个阅读任务,现在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根据三个不同的任务来阅读这篇文章的?
2.结合课后三个提示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3.交流反馈,形成板书。
预设1:围绕第一个任务,通过浏览找到相关内容,并根据任务要求仔细阅
读了竹节人制作材料、工具、具体步骤和竹节人的具体玩法等相关内容。
预设2:围绕第二个任务,特别关注了“我们”投入地做竹节人、玩竹节人
的部分,聚焦关键语句和描写体会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
预设3:围绕第三个任务,梳理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关注老师没
收玩具的动作、玩竹节人的神情描写。
预设4:都是先浏览课文,接着找到相应的内容,再仔细阅读相关内容。但是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使用又是不一样的,它们都是围绕阅读的任务而定的。
4.结合板书,引导对比,总结收获: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提示交流阅读过程,巩固阅读策略。
【板书设计】
9 竹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