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史铁生写的回忆性的散文。课文记叙了母亲答应带孩子出去玩,但由于家务繁忙而一次次爽约的事。文章从孩子的角度,刻画了母亲的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对孩子的爱。课文大量运用心理活动的写法,很好地刻画了孩子的内心的变化,是学生学习心理活动描写方法的好教材。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1.教学效果(思效)
聚焦插图,体会人物内心。
插图是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语文书上的插图非常丰富,是课文重要段落或者难理解段落的一个形象解释。教学中借助插图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想象等诸多能力,使课堂活力四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课书中两幅插图聚焦课文第四段和第六段即无聊的活动、以景衬情。教学中我让学生仔细看图,图文对照,第一幅插图上为什么有四个“我”?用笔在图中标出“我”分别在干什么?课文段落中,为什么一连写了五个“我”?能省略吗?学生明白“我”跳房子、看着天、拨弄蚁穴、翻看画报是我焦急、无聊的表现。第二幅插图重点关注“我”的表情,朗读课文,理解“我”的失望,忽然明白了时光已经过去了,不再回来了。通过聚焦插图,学生观察插图,说说插图,注释插图,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逐渐增强。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关键词,品味句子。
抓住关键词句细读文本,紧扣上下文内容和文章思想情感是进行文本解读的一种重要方法。文中有一些句子含义较深,需要学生细细咀嚼。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中“那是一个礼拜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时,我问学生:“昏暗下去仅仅是说傍晚来临,天色暗下去吗?”学生通过阅读下文,可以知道是母亲答应带她出去,而爽约,孩子的心理由期待到失望委屈。接着我告诉学生作者是运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写孩子的心理变化的。这样抓住“昏暗”这个关键词,体会人物内心的变化,学习习作方法,效果明显。
(2)找出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课文脉络。
这篇课文点睛之处是心理活动的描写。“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盼(激动)——焦急兴奋——失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的时间。
淮河东路小学 帖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