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相当于为整个单元开路的一课,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印象很可能间接或直接影响他们对后面几篇课文的兴趣。《大自然的语言》是本单元中最富有文学性,语言最为优美的一课。作者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也不忘贯穿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诸多的修辞使得文章跳脱学术性的枯燥,更多了几分贴近生活的乐趣。教学中饭,可以尝试从课堂形式上脱离说明文的框架,把它当成一篇科普文来与学生共同探讨其中的科学知识,采取整体感知加重点深入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读懂这篇课文,同时激发学生对这类文章甚至是科学的兴趣。
说明文是八年级重点学习的一种文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对说明文进行学习,对说明文知识进行掌握。通过上册的学习,学生对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本单元是对说明文知识的进一步积累。本课寓说明于描写之中,生动有趣的语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说明文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并积累了一些有关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通过创设旅行的方式,设计了5个环节:(1)旅程通行证:检测预习;(2)探索须知:明确学习目标;(3)初步接触,大自然语言知多少?(4)追根溯源,探索大自然的语言奥秘;(5)身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语言美。
为了凸显本文语言生动性的特点,在本节课的设计中特意强调此环节。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受本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尽量使语言生动、形象、传神。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专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