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文字背后语言,做好角色朗读指导 ——《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反思


上周三,我做了公开课展示,讲的是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本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课后,张校长给我提出了课堂存在的问题,学生分角色朗读时,我的朗读指导不够清晰,没有创设情境,将学生很好地带入角色体验。在我的课堂上,我的指导只限于口头指定角色,没有在朗读前提问学生这个角色有什么特点,需要用什么的语气来读等问题。当学生平淡无奇地读完一遍以后,大家都感觉读得不好,但应该怎样读呢,我只是简单示范一两句话,究竟为什么这样读还是没有说清,所以学生再次读的时候,进步不大,效果不佳。
听了张校长的建议,结合我课堂指导的失误之处,我重新做了朗读指导的设计,如下: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在小组内进行了练习,现在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上进行展示。
学生依次走上讲台后,师根据学生上来的先后顺序依次问:你要朗读什么角色?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语气来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尤其注意?
期间,当这个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可以让其他学生自由发言,提出建议,并做出示范。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相机做出评价、指导和示范。最终让大家明白如下要求:(1)“咕噜噜……”“咕噜噜……”是英英肚子饿了发出的响声,第二个要比第一个声音大,可以用摸着自己的肚子,做出一脸苦相来表达英英此刻的心情。(2)“咦,下雨了。”是小狐狸第一个发现树上有水滴落下后的说的话,应带着惊讶和不解的表情,抬头望一望天。(3)“是你的牛奶打翻了吗?”是小鳄鱼问小松鼠的话。读小鳄鱼角色的学生这个时候要面向读小松鼠角色的学生,以询问的语气来读。(4)“你看,这不是好好的吗?”是小松鼠回答小鳄鱼的话。读小松鼠的学生要立即回应刚刚那个读小鳄鱼的学生的询问,并且要否认得坚定有力,可以做一个举着牛奶盒让小鳄鱼同学看的动作。(5)“那么,可能是一只虫子撒的尿。”这一句文中并没有注明是谁说的,但不难推测出是除了文中提到的正在对话的小动物以外的另一个住进鸟窝的小动物,有可能是鸭子、小蛇、小刺猬等,全凭学生的推测。在读这一句的时候,要读得慢一点,露出猜测的表情。(6)“不对,是大树在哭。”是小兔子亲眼看到树干上不断往下滴的水珠后说的话,因为有前几个小动物的议论,没有找到答案,小兔子就比较肯定是眼泪。声音可以大一些,有一种找到答案后的肯定、高兴之情。(7)“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英英!”是妈妈的话,要读得温柔、怜爱,可以面带笑容。
以上分析一定是让学生自己理解并说出来,而不是老师直接灌输。当学生没有透过文字背后看到角色说话时的心理、神态和动作等信息时,在朗读这个角色的话语时就不能很好得表现人物特点。而我之所以在课堂上没有指导到位,是因为我没有把这些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分析清楚。
这堂课让我吸取了教训,在备课时,一定要对文本的每个文字做深入挖掘,要看到人物语言背后的语言,这样,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才能游刃有余。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