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教师的三分地,教师的生命因课堂而丰盈,因课堂而精彩。做为教师,我们都有一种感受,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常常因某一处意外的精彩的生成而兴奋不已,幸福不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收获着幸福,享受着幸福。
今天学习《回自己的祖国去》。走进教室的那刻心里还在犯愁,这一课真的不好上,华罗庚、1950年离学生太远了,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华罗庚回国的坚定决心和深深的爱国之情呢?
板书课题后,孩子们齐读课题,拖沓无力。想纠正,转念一想,还是放一放吧。
“通过预习你知道本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吗?”
“本文讲述的是华罗庚回国的事。”孩子们自己也只能从课文中理解这么多。
“华罗庚是什么人?”多数孩子茫然地看着我,少数几个孩子说道:“他是一个数学家。”
“对,他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接着我把教参中关于华罗庚的资料读了一遍。当读到“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时,我突然想到:如果将当时的美国与中国进行对比,不是能充分体现华罗庚回国的决心之大、爱国之深吗?对,就这样!
于是我放下教参:“同学们,你们知道1946年华罗庚到美国时,我们国家是什么样的吗?”
我们班的“小博士”金佳成同学说:“是抗日战争吧?”
“那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可是国民党反动派又掀起了国内战争。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终于解放了全中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和‘1949年10月1日’)所以10月1日是我们的国庆节。我国刚解放的时候,是非常的贫穷和落后。老师是1976年出生的,你们算算那时中国已解放多少年了?”
算术学得好的同学马上算出27年。“对,27年了。可是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只能一日三餐吃饱饭,没有见过苹果、西瓜,连黄瓜都很少吃到。有电灯,可是经常停电。我们晚上必须在天黑前写完作业,因为爸妈舍不得点灯给我们写作业。那时不像现在有电话、电视、洗衣机、微波炉,也不像你们有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许多好看的新衣服。我小时候穿的衣服都是大姐穿小后给二姐,二姐穿小后才轮到我穿,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做身新衣穿。”
孩子们听得眼睛都睁得大大的,班上静寂无声。好久,一个孩子小声说:“为什么不买苹果呢?”“是啊,为什么为不种黄瓜呢?”另一个孩子说。
“因为太穷了,什么都没有啊。”又一片寂静。
“同学们,解放后二三十年了,中国还是这样的贫穷落后,你们想一想,刚刚解放的时候中国会是怎样的贫穷,怎样的落后啊。”
当孩子们还正沉浸在我渲染的气氛中时,我轻轻地说:“好,同学们,请把书拿起来,听老师读课文。”孩子们齐刷刷地拿起书,我好感动,也好兴奋,为自己成功地调动了孩子们的情绪。
我非常投入地将课文朗读了一遍,自认为读得很好,从孩子们的脸上也看出他们深受感染。“同学们,老师读得好吗?”“好!”“那为什么不给点掌声呢?”掌声顿时响起来,还有开心的笑声。
“你们都认为老师读得好,好在哪里?”
“老师读的语气很好。”
“谁的语气老师读得好。”
“就是华罗庚说话的语气读得好。”
“怎么好,说具体点。”
“读得很坚定。”
“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
“斩钉截铁。”(板书“斩钉截铁”并指导认识“斩”“截”和多音字“钉”)
“你们能斩钉截铁地读一读华罗庚的话吗?”(指名读)
“我们知道中国刚解放的时候非常的贫穷落后。可是,当时的美国又是怎样的呢?华罗庚当时在美国又是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华罗庚过着很富裕的生活。”
“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是从书上第一自然段中知道的。书上写着‘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急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可以知道华罗庚住的是洋房,还有自己的小汽车。”
“是啊,当时的祖国是这样的贫穷落后,当时华罗庚在美国的生活又是这样的优越。可是他却这样坚定地要回祖国去,你看出了什么?”
“我看出华罗庚非常热爱祖国。”
“说得好!你们能读好华罗庚说的话吗?下面我们分角色读课文。男生读华罗庚的话,女生读妻子的话,老师读旁白。”
男生斩钉截铁的语气读得很到位,女生由于有我前面的范读,所以也读得很恰当。最后我让孩子们齐读2—9自然段。此时已下课,孩子们深情、饱满、整齐的朗读声也深深地感染着窗外的家长们。
下午的第一节课上,我们接着上课文的后一部分——华罗庚告别美国朋友回国。
“同学们,课文10—14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能看出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很大呢?”
很快有学生找到华罗庚说的两句话,“嗯,回自己的祖国去!”“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在指导学生读好这两句话,并理解了“遗憾”一词后,我又问:“还能从哪些词句看出华罗庚回国的决心很大呢?”
有同学找到“快步”一词,因为从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华罗庚很急切地想回到祖国。
还有同学找到句子: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因为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华罗庚很受美国人的尊敬,美国教授那样紧紧地握住他的手想挽留他,他都不动摇,坚决要回国,说明他热爱祖国,回国的决心很大。
看到孩子们能够读懂字面背后的意思,真的很高兴,说明他们理解感悟的能力又前进一步了。
当最后我让孩子们再看黑板,再将课题读一遍时,他们读得是那样的斩钉截铁,那样的铿锵有力。一种由衷的喜悦布满心间。
至于“热爱祖国”“为祖国做贡献”啦这些大道理,我想已无须我来多言,从孩子们的理解中,从孩子们的朗读中,我们足已看出这些道理已在他们的心田上悄悄地发芽、长叶、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