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王小静老师执教《夏洛的网》,我就有一种感觉:沉稳、大气。这学期,王老师执教的《西游记》,王老师的课堂以《西游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且长盛不衰这一大概念作为贯穿整堂课的主线,用梳理故事情节的方法,以“三打白骨精”为例,引导学生发现故事情节的曲折,发现书中一波三折的结构美;通过品析描写环境的句子,尝试归类,畅谈感受,品析生动想象的语言美。最后,通过让学生写一写唐僧遇到的最后一难,尝试运用一波三折的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以读引写,学以致用。
整节课环节紧凑,容量丰富,不难看出,王老师是经过反复地修改和斟酌之后,呈现出的这样一堂课。前期我们在一起备课的时候,大家就提出过一些疑惑:课堂上找两个点来感悟《西游记》的审美价值,是否容量太大?果不其然,一个小时的时间,这节课才上完。其实,王老师的课堂上给我了很多启发:比如她设置劣构问题三打白骨精中为什么是三打?去掉一打二打行不行?感受生动形象的语言王老师特意选取的环境描写的句子,这样,就由语言这个面聚焦到了环境描写这个点……四十分钟的课真的很难在环节上作取舍。这其实也是我在上课时经常遇到的难题:我们是设计很多点让学生都有所涉猎还是抓住其中一个点,把它彻底讲透彻?任教授在评课时,就提到了一个词语:课堂瘦身。如何给课堂瘦身呢?
第一要精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设计,涉及“教什么”,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起点。我们在备课时往往一开始就陷入教学方法的精心设计中,在“怎么教”上耗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试图从“怎么教”入手去解决“教什么”的难题,这就造成教学中出现了大量无效的劳动。很多课堂教学的失效、无效,问题主要出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教学目标不宜过多。一节课确定较少的教学重点,要讲就讲透彻,要讨论就讨论个明白,要练就练到熟练掌握运用。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弄了一大堆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果个个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往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第二要精简教学环节。“瘦身”的关键就在于要敢于割舍无用的教学环节。备课的时候可能总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个环节也很好,那个环节也不错,结果都搬到课堂上,一节课就拥挤不堪了。其实,把那些最有意义的、最有实效的东西放大,把那些可有可无的坚决砍掉,不该讨论的时候没必要讨论,不该表演的时候不去表演,这本身就是一种教学能力。高明的教师一定是教学环节的“剪裁高手”,将课堂流程中无关紧要的“枝蔓”毫不吝惜地彻底摒弃,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课堂“瘦身”
——《西游记》听课反思
中原区华山路小学 郑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