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推进课听课反思


发现西游之美
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教育教学能力,中原区绿都城小学的王小静老师给大家分享了整本书《西游记》推进课。
王老师首先以问题导入:西游记为什么这么受欢迎?且长盛不衰呢?让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接下来,王老师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孩子发现一波三折结构美。学生借助前置性作业展示交流喜欢的故事,情节对比老师梳理的“尸魔三戏唐三藏”在交流中渗透一波三折结构美,了解这种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美在哪?根据老师的思维导图修改并展示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接着王老师回归文本,品味生动形象文字美.根据前置性作业交流学生画的描写环境的句子,并让学生交流这些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让学生交流画出的描写妖怪的句子,并且与学生交流描写方法的作用,然后老师总结出文字美。最后是让孩子们发挥想象分组描写最后一难中的环境和妖怪。在最后一难中唐僧四人来到了哪里?遇到了什么妖怪?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分组仿照书中的原文写唐僧四人到了哪儿?这里的环境是怎样的?另一组写真组写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妖怪,并且让学生展示交流。
首先从王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不管是从教学设计来看,还是从教学中的语言来看,王老师在课下一定花费了不少心思,并且对《西游记》进行了仔细的研读。由此可见,我们在对孩子进行阅读引导推荐的时候,作为教书人的我们,一定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阅读及思考。再来说一说这节课的最好的地方,我觉得应该是在最后一难中的环境和妖怪的描写当中,孩子们的仿写我觉得是比较出彩的。孩子们语言运用生动形象。
针对王老师的这个教学设计,我也有几点自己的看法:
1、在对比思维导图的过程当中发现一波三折结构美中,老师提前出示思维导图,会不会阻碍孩子的思维?在课堂展示中我发现大多数孩子都照着老师的思维模式进行梳理,很少有创新。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孩子思维的发展,而不能禁锢孩子的思维。
2、对于孩子们做的这个前置性作业,我们一定要提前的认真的阅读,并且要会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提炼,提炼出其中的共性问题。
    在一次次的听课中,认真倾听,不断进步。
夯实理论基础 课例研讨促成长
互助路小学 岳媛
5月27日,我们来到了绿都城小学参加郑州市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第七次活动,这次活动的第一天,有四位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纷呈的课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上午的两节《西游记》的推进课。
绿都城小学王小静老师为大家带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王老师以找到《西游记》长盛不衰的原因导入,以“小说三要素”为课堂线索,从前置性作业入手,通过课前布置的作业,让学生梳理出自己印象深刻的章节的思维导图和书中印象最深刻的章节的精彩句子,课堂上各抒己见,让人不得不佩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们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从书中找到相关段落和语句作为支撑,老师也通过自己的引导再次整合提升学生的能力。学生们热烈的讨论着,思维的火花也在交流中碰撞发光,整个课堂也变得鲜活灵动起来。但整堂课课堂想让孩子们掌握的内容较多,整堂课就用的时间较长,学生也掌握的也不够扎实。
工人路小学的于静老师为大家带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推进课。于老师从上节课关注孙悟空的人物变化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到61回以前的其他人物的成长。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总是打不过妖怪,要请救兵?从而引导孩子感受小说的三要素之情节的一波三折。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通过引入课外资料,引导学生学写读书笔记。
两节《西游记》推进课都抓住了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也都从不同侧面分析了人物形象。任教授也告诉我们在进行整本书教学时要深入分析学情,善于搭支架,引导学生关注共性问题,提炼共性事物。二要谨记教学内容以核心目标为基准,聚焦于一点,进行合理取舍。这样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把控好课堂。经过这么长时间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培训,让我们从之前在学校里使用的常规教学设计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概括主要内容、讲述故事的精彩片段、贴标签的人物形象的概括的传统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改变观念,意识到在教学中要设置贯通性任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从学生中找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在我今后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我也要深入研读文本,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激发每个孩子充满对阅读的兴趣。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