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地”能不能去掉?——《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随笔


这学期我被安排上教研组的重点课,我决定上《小公鸡和小鸭子》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有个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比较、联系上下文,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偷偷地、飞快地’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加上描述动作情状的词语使句子更生动形象。”其中,理解“偷偷地”不仅是个重点,还是个难点。
在试上时,我是这么设计的,先出示含有“偷偷地”的那句话:“小公鸡不信,就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也下了水。”接着问学生:能不能把“偷偷地”去掉?为什么?有学生说“不能”,还说到了“偷偷地”的意思是“悄悄地”。我就适时点拨,让学生明白有了“偷偷地”,这句话就更生动形象了。我个人感觉这一教学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试上后,许老师在给我梳理教案时,特别提到了关于“偷偷地”的这部分教学。他的观点是:应该先让学生理解“偷偷地”的意思,再来体会它的表达效果;而在体会表达效果时,应该出示有“偷偷地”和没有“偷偷地”两个句子,让学生来比较阅读,再体会。这样才顺应学生的感知规律。而我试上时的方式,就是跳过了“理解”这一步,直接来体会表达效果了,就会给学生增加学习的难度。我觉得许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按照他的建议调整了这一块教学的教案。
正式上这堂课时,理解“偷偷地”没什么问题,但是在出示有“偷偷地”和没有“偷偷地”两个句子让学生比较阅读,说说哪个句子好时,连续两个学生都说是没有“偷偷地”那个句子好,而且这两个学生平时的理解能力在班里还是可以的。原本以为调整之后,这一教学环节会更顺,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比较阅读”,所以会“懵”?还是教学方式还是有问题?
看来,在平时的教学中,这种“比较阅读”还是得多多练习,让学生多多体会,从而来提高他们的阅读感悟能力。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