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伏二。一下午的课堂,充满着浓浓的诗情画意,流动着诗的灵性风韵,流淌着诗歌的旋律色彩,演绎着诗词的精彩。记忆虽散乱,但有所收获。
亚培所执教的《池上》,从夏天喜欢的趣事入手——听读古诗——自读古诗(叩桌子、拍手、摇头晃脑)——眼前浮现的画面——体会诗人心情——听《池上》曲子——补充所见——写字“采”“首”。
粗略统计了下,课堂上朗读至少是在20遍,方法多样,听读、自读、互读、接读、看图读、想画面读......学生没有觉得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当堂北宋根本不成问题。没有八股式的步骤——解诗题、知诗人、明节奏、解诗意、入诗境,巧妙地化解了。了解节奏用的是其他方式,感受的是“趣”——读诗多有趣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己读一读,眼前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这是对古诗诗意的理解。“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小娃娃?”这是对情境的理解。她评价语也是激励为主“同学们,可以把声音放出来”“谢谢你的回答”“你的回答非常精彩”。她对学生的夸张不留余地,这样学生才更有自信更愿意在课堂上表现自己。老师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感受池塘的美丽和娃娃的有趣。《所见》的补充,让孩子们又看到了一个机灵的娃娃。
课堂上联想想象贯穿始终,不同形式的读韵味十足。更佩服亚培的识字教学,很有方法。能把字变成小口诀,孩子们在小口诀引领下把字写得更好。
月娇老师的课堂《渔歌子》,依据学生的学情和要达成教学结构的需要,学生开展着有指向、有组织、有结构、有可见成效的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完整的时间,学生的学习经验有较充分的表达与交流。课堂上运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诗词文本与生命的对话。画面在孩子们想象下变得立体生动,对比阅读《江雪》带领孩子们想象漫天飘雪、千山皆白背景烘托下,一叶孤舟、一竿钓钩、一孤寂渔翁,实现穿越千年的灵魂对话,《渔歌子》的意境自然在衬托下更加明朗。课堂上张志和和哥哥的诗词对和,更是将“不须归”的心境表达的淋漓尽致。
邢老师说,想把图画出来,这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可以老师画、师生共画、学生自己画(不会画的可以用语言描绘出来)
纵观两节课,老师启发学生想象,填补画面空白,低年级加入情境表演,有借景抒情,有借曲引情还有借趣激情。
诗词教学,诗意语文。对于古诗词教学,我又收获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