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耐不住阅读后的喜悦,今天一早,我就给学生分享我的阅读体验,主题是“积极主动”。
昨晚,将自己的思路简要写在笔记本上,脑海中将思路过了一遍,因为是一本面向社会的一本书,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举例都是成人生活中的例子,而怎样让我的学生能够明白呢?这是我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我反复的琢磨下,我打算从这几方面说起:一、询问大家,什么是“积极主动”。二、人类终极的自由是什么?引出“永远不放弃选择的权利”。三、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积极主动的做法。
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我却发现了许多的问题:1.太书面化、深奥的语句,不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2.几个概念的衔接有些生硬,不够流畅。3.主体不够突出,学生反映不强烈。
这样的分享会,确实有些尴尬,我觉得是我的分享缺少必要的准备,虽然我很羡慕那些“讲书人“,但我却忽略了他们一步步成长的努力过程,总以为把内容照搬,说一说就行了。还有就是受众群体的不一样,决定了我分享的形式、重点、举例等都要有所个性化,比如学生,他们身边的例子,他们熟悉的领域,就是问题的切入点。而这一切都需要我慢慢的发现和磨砺。
“尴尬“的分享,正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契机,我不会放弃,更不会灰心丧气,只有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是前进的第一步。下一次的分享,我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人生的每一次展示,不都应是这样吗?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