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课小组合作按照这样的要求交流:
? 1号同学做好组织、协调和总结。
? 按顺序轮流发言
? 每一个场景交流结束,其他可以组员补充
? 做到不重复,善于捕捉组员独到的阅读收获
? 温馨提示:注意倾听、补充和吸纳。
上课时孩子们自学专注,交流时孩子们心致盎然,交流时抓住关键词句谈收获,谈体会。可是在我观察孩子合作交流时,孩子们大多选择第一个场景交流,针对其他环节交流的同学不同,汇报时我就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引导学习。孩子们思维活跃,比如:师问道:你想想骆驼为何带铃铛?有的孩子说,为了能够寻找的骆驼;有的孩子说,观察铃铛的摆动看看沙尘暴何时到来?有的孩子说:可以测风向;有的孩子说: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奇思妙想,课堂上灵动思维真好!
针对第一课时的困惑,第二课时小组合作是我们讨论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案:
1.号同学做好组织、协调和总结。
2.每人交流一个场景,按照4、3、2、1的顺序交流,其他组员补充。
温馨提示:注意倾听、补充、吸纳,做到不重复
课上我深入到小组的合作中,发现也有弊端,有的4号根本就闭口不谈。小组合作时因为小组分配了具体的任务,自学时虽然学习目标明确,自学专注。但是交流时,孩子们兴致不高,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总觉得课堂是少了灵性。
两节课之后,我静坐沉思,改变自学合作的方式:1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学习;2交流时如果哪一个场景小组没有交流到,1号带领大家一块学习。我想这个学习效果更有效。
第三天我又进行小组合作的实验,但是弊端又出来了。交流速度太慢,没有第二次自学的充分。所以我这样思考,可以把自学时间放在课下完成,这样课上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