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后反思


要上好一堂课,我认为重要的是把握好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和学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花力气,下功夫对二期课改背景下的教和学的过程做锲而不舍的探索,以求语文课堂教学主动、高效。
    教和学过程的探索,我认为可以从课堂教学的“三性”入手。即“全体性”:教学的总体设计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全体学生、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主体性”:高度尊重、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学习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共生性”: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主体学生和教师主导之间是共生共存的。教师必须以教科书为凭借,把学生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教师的教学机制、教学境界有机地联接、和谐地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教师就不仅仅是告诉学生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朗读、合作等能力,真正使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教育教学新理念紧密结合,实现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设计从“全体性、主体性、共生性”着眼,探索体现新理念的教学过程。认真地钻研教材,解读文本,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即紧紧围绕领悟小村庄的“变化”展开。运用看、读、悟、想、议、说、唱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积累知识。在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如:新课伊始,在舒缓、动听的乐曲中,媒体出示美丽繁华的深圳的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这一情景导入,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揭示课题后,教师抛出“读了课题,你产生了什么疑问?”这一开放性问题,创设了积极的思维氛围。这样,在课始,学生就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进入学习状态,又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本课教学中,我特别重视朗读的训练。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味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哲理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教学中,我努力运用多种朗读方法,把朗读与语言感知、理解、运用、积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由读、轻声读、想象读、默读、赛读、引读中探究、感受村庄的巨大变化。这样,教师减少了许多烦琐的讲解,学生乐学,学习兴趣得到了培养,朗读训练也达到了较理想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对改革开放政策的认识,对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了解,我在课末设计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欣赏、哼唱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谈话交流歌曲中所歌颂的人物——邓小平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学生热情高涨,情感达到了高潮,由此对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二是设计了一道作业,阅读新闻《中国一日》以及找找身边的“变化”。这样做既实现了单元学习内容的整合,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改革开放给中国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深刻地体会时代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