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课后反思 《“贝”的故事》教后感


这篇课文是二下语文第三单元第三课。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围绕“传统文化”主题安排了4篇课文。其中识字、写字教学是本单元的重点教学内容。而且本单元的生字,大部分是形声字,围绕形声字形旁表一的特点,教材安排了许多训练。
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在第一课时,我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认识二类字,归纳识字方法;指导书写一类字。同时在学习生字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也是本课课后的第一道习题。
在《课程标准》中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是: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左右,其中800-1000个会写。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4、书写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规范、端正、整洁,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而对阅读的要求是: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
这篇课文名为“故事”,其实是以说明文的形式来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本课中采用了熟字加偏旁,加一笔等各种方式来识记生字。其实如果是平常的课堂中,学生会总结的更好。同时,因为偏旁归类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这个地方,我着重带着孩子们组词,造句,去体会这个字的意思,巩固记忆。同时,为了提醒孩子们写好生字,我在课件上进行提示,在授课过程中进行提示,通过反复的强调加强记忆,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另外,文章中生字较多,因此在学习完生字以后,我让学生第二次读课文,再次巩固识记。
在指导朗读方面,除了易错的多音字外,还有一个“当”也是容易读错的地方,虽然不是课后提示的多音字,但是我在这里还是着重进行了强调。第一课时的目标就是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因此对课文内容未做过多解读。
本课的遗憾和反思:
1、拼音虽然反复看了,但还有一处粘贴后格式变化了。“壳”课件中显示的是上下结构,但是仔细看教参,却发现显示的是上中下结构,因此进行了修改。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做得不是很精美。
2、课前我思考老师要不要范读,但是考虑授课时间短,学生的读书时间有限,而老师的范读会不会让学生不去尝试和发现?因此,我把范读改为自读。
   3、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师生互动应该更为活跃,但是由于害怕连线时间过长,因此本节课中仅连线了两三位学生。
    以上就是我个人授课后的一点反思,请大家批评指正。

 
热门小学语文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