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是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本节课给我收获最大的是:
1、 导入非常生活化,先自嘲,给自己取外号“一溜烟”,以妻子劝说导入,让学生找出自己为何不能接受劝说。紧接着抓住重点分别是:语音不够婉转,理由不够充分,情感不够真诚。紧接着板书,一目了然。
2、 老师讲课一滴水,要准备一桶水,讲课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老师把资料提前准备好,为孩子劝说戒烟做准备,让孩子自己提取资料。
3、 给学生展示的空间,让学生参与学习。这节课非常实用,因此老师不断的扮演角色,让学生试图劝说自己,在这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明白劝说的要点。
4、 老师的鼓励所处可见,又不留痕迹。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比如一个学生说过后老师说“咱班的孩子真会观察生活!”孩子们更乐于参与。
5、 在进行生生评价时,老师会给出要点,比如提醒孩子要先找别人的亮点,再找别人的不足,这也是劝说的一部分。
6、 学生进行评价后并没有结束,而是根据学生的评价让学生再次演,这样学生能迅速在实践中纠正自己的不足。
7、 老师的总结很出彩,先总结本课内容,让孩子再次回顾如何进行成功的劝说。
8、 老师引用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劝说学问之深,知道古代关于劝说的有趣故事,加深孩子印象。
前一段时间,和我以前的同事闲谈。她提到上的一节口语交际课,主题是“劝说”。课堂上, 现场模拟了好多场景。看孩子的表现,五花八门。其中有这么两个孩子,扮演父亲让儿子不要看电视去写作业,“儿子”不肯,“父亲”火了,说:“你去不去?不去我就打你的屁股!”老师喊“停”,然后问孩子:“不是劝说吗?怎么要动武?”孩子说:“老师,你不知道。在很多情况下,讲道理是不管用的。比如说我爸爸老师在家里抽烟,妈妈老劝他,说了好多好话。吸烟的危害讲了很多,爸爸也知道了,可是,烟是照吸不误!有一天妈妈火了,说‘你要是还抽烟就甭想进我的屋!’。这一招儿真是很有效,爸爸不敢在家里抽烟了。”
同事说:“身教不如言教。你看看,孩子从家里的事儿就能悟出这样的道理来。我们是不是也能悟出点儿什么来?”
想想这事儿很有意思,我不由大笑。笑完了我想,光说道理很多时候根本不管用,这话虽然朴素,却是实实在在。你还真就不能说孩子说得不对。
理论是理论,现实是现实。就拿学校里学生的管理来说,一些年轻的师范毕业生满腔热血,和学生打成一片,甚至有些不分彼此,但是时间一久,无原则的“平等”带来了管理上的混乱,有的甚至不能保证基本的课堂秩序;还有一些“专家”一再抨击“师道尊严”,反对“规矩”。然而,没有尊严的老师怎么能带出有尊严的学生,没有规矩怎么能成方圆?
所以,光说道理很多时候根本不管用。那么,怎么办呢?有的时候就要在讲道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点儿强制性手段。这两者结合好了,也许就会产生相对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