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稿 《难忘的八个字》是教科版语文三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如何进行好这课的教学?为了这样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四名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团队。一次次的探究,一次次的研讨,我们四人从陌生到成为好朋友,我们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匪浅。
本节课,我们团队的设计主要力图体现以下几个亮点:
1、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阅读文本等于在听作者讲话,朗读文本则等于代替作者说话。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想象主人公的感受,使学生走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不仅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
2、沟通教材内外,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我们团队认为,阅读教学应该是开放的,结合教材内卫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德育度兴趣,帮助学生实现阅读积累。因此,在学习了《难忘的八个字》一文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了一篇与其类似的文章,既有利于深化本节课关于爱的主题,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实现了学习的延伸。
3、教给学生理解概括文章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文章、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学中,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无疑是具有指导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团队希望教给学生用“抓住文中主要词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应该说,受到了良好的效果。
4、让学生充分阅读,尊重学生的感受。“快乐读书屋”就是要让学生快乐地、自主地阅读课文;在自主阅读中,产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本节课,我们设计了多种阅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阅读空间。而且,每次阅读的目的和要求都是不同的,从扶到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有层次的推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得以体现。
5、实现听、说、读、写的整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听、说、读、写作为语文学习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不应该是孤立存在的,应该互相促进、协调发展。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听一听,并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爱心卡片。这样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由于我们团队成员经验不多,能力所限,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与预期效果有差距的地方。例如,教师的评价语言比较单一;因为年轻,比较紧张,学生把“畸形”读成了“qixing”,没有及时纠正;可能是担心教学环节不能都完成,对课文的挖掘不是很深刻,有些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但是和别的同学重复了,就没有得到朗读展示的机会;对于教学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导致“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这部分环节时间过长,而且可能是为了拖延时间,教师语言重复过多;还有,“写爱心卡片”和“联系实际谈感想”两个环节的顺序安排不太合理,应该让学生先说后写。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团队的成员需要总结并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进、提高的。
我想说,虽然这节课结束了,但是我们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才刚刚开始,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携手前进。请各位领导、老师对我们的教学展示提出批评、指正
《难忘的八个字》评课稿
听了赵晓瑜老师的《难忘的八个字》这篇课文,整体感觉有一下几点:
1、思路清晰:课前质疑,带问题学文。认识文中的我和伦纳德老师,初步体会因外貌的丑陋给我带来的心灵的创伤;探究耳语测验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这八个字为什么令我难忘。
2、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课前对全文的探究;课中对人物形象的探究,对耳语测验的探究,对课后问题的探究等。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课堂中,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果也随之得到提高。
(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许九梅)
青年教师汇报课上,陈老师所上的课例是s版第六册《难忘的八个字》,有三点是值得大家学习:
1、教态亲切、自然。
2、教学思路很清晰:课前质疑,带问题学文——认识文中的“我”和伦纳德老师,初步体会因外貌的丑陋给我带来了心灵的创伤——探究耳语测验的异同——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这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由师生之爱拓展到警民的鱼水情,到跨时空、地域、国界的人间真情。
3、注重探究式的学习模式:课前对全文的探究;课中对人物形象的探究,对耳语测验的探究,对课后问题的探究等。
但从“以生定教”的角度上评价,我们这节课并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被文中人物互相信任、互相关爱的真情所感动。但课后不难看出,学生对这八个字为什么会令“我”终生难忘,仅仅是停留在文字上的理解,并未真正被伦纳德老师妈妈般温暖、伟大的师爱所感染,心灵未受到真正的触动。原因是什么?我和陈老师课后进行了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两点:
1、课前没有吃透教材。特别是在学习“没有人比我更爱伦纳德老师,是因为这里有个不一般的故事”,在学习这件事的处理上,以 “耳语测验的异同” 为问题进行探究,显然是没有捉住课文的重点。我们应该是着重探究表现“我”因为样子的丑陋,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的语句,进一步感受“我”开始因样貌丑陋受人嘲笑,心里觉得难受,到具体的事例去体会,样貌的丑陋不仅让我自卑,而且已经严重影响了我正常的学习生活,让年幼的我身处孤独、黑暗的世界里。为最后体会伦纳德老师的说的八个字令我终生难忘做好铺垫。
2、突破难点的方法在运用欠妥当。这篇课文的难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我”因长相的丑陋,长期处于自卑、孤独、无助的的境地。只有让学生走近我的心灵,学生对这八个字的感悟才能更到位、更深刻。教学中,设计把小女孩的样子画出来,目的是想为情感经验不丰富的三年级学生创设一个亲身体验的情感氛围,期待在全班同学的嘲笑中,学生能进入到“我”的角色中,得到更加真实、直接的感受。但这种方式在课堂里并没有取预设的效果。画由辅助的方式变为了教学重点,老师要学生读两次描写我外貌的句子,是为了画,当画还没有画好,再由老师读,直到把画画好为止。这是不妥的,首先读文与画画的主次关系没有处理好。其次,每次朗读必须要有要求,不能为了读而读。也因为这样的处理,这个环节导致与文本的对话没有落到实处。
除了以上两点要进一步的完善,继续把课备好外,陈老师,包括我和在坐的许多青年老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两点是不能忽视的。
第一、课堂上的探究不能流于形式。记得在课堂上,读课题后,老师问学生想了解文中的什么?学生说,想知道为什么我的模样让人厌恶?为什么要进行耳语测验?…….不论问题重要与否,老师一概不答,最后老师归纳自己预先准备的问题让学生学习课文。这样的探究无疑是没有价值的。再看,整节课总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多,学生被动的学习,理解。不符合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第二、课堂上,要适时的引导和点拨学生,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及时、有效地评价。
记得陈老师曾问同学们:当我听到这八个字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有的说高兴,有的说激动,有的说兴高采烈,还有的满怀深情地说,我真想叫她一声妈妈。学生回答过后,老师紧接着说,所以这八个字仿佛是…….。
课堂上,老师是否可以这样处理:肯定学生用词丰富,懂得用了不同的词语表达了内心的喜悦之情,更要大力表扬那位想叫伦纳德老师一声妈妈的学生,他用一句深情而又含蓄的话表达了内心无比的激动,不仅把话说具体了,而且特别的感人;此时,老师是否又可以顺势启发学生:为什么会如此高兴、这样激动?为什么忍不住想叫伦纳德老师一声妈妈呢?在激起学生丰富情感的时候去体会那八个字为什么令我终生难忘,会不会更自然,学生更容易感悟呢?
及时有效的评价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主动投入到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中,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其实,教研课就像一面镜子,无论是上课老师、评课老师还是听课老师都可以透过这面镜子,审视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是否合理、有效,优点,我们继续发扬;不足,我们及时改正。相信课堂教学效果、语文教学质量就是在我们这一次又一次的实践和反思中提高的。(东东)